[实用新型]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47293.2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42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2 |
| 发明(设计)人: | 肖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鄂电电力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G01R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陈振玉 |
| 地址: | 430035 湖北省武汉市硚口***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频 串联 谐振 耐压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壳体、隔板、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气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设置在壳体内,将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设置在壳体内,第一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和第三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二区域对应的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风扇,第一风扇用于将壳体外部的空气吸入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二风扇用于将第二区域内的空气排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散热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常用于对发电机组进行工频交流耐压试验,现有的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各个部件体积大、重量重,为了方便搬运,目前常将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各个部件集成在同一壳体中。并且,为了对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进行散热,壳体上常设置有风扇,空气从壳体一侧的进风口进入壳体内部,再从壳体另一侧的出风口排出。但是,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壳体到从出风口排出的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导致靠近出风口的部件的散热效率很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各个部件的散热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包括壳体、隔板、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
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多个透气孔,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间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
所述变频电源和所述励磁变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中,所述电抗器和所述电容分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三区域中,所述变频电源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抗器与所述电容分压器串联组成串联电路,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串联电路并联。
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分别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设置有第一风扇,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开设有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内设置有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将所述壳体外部的空气吸入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第二区域内的空气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将壳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之间,第一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和第三区域对应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第一风扇,第一风扇工作时,将壳体外部的空气吸入第一区域和第三区域,空气流经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电抗器和电容分压器进行散热,然后经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的透气孔进入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对应的壳体上的第二风扇工作时,将第二区域中的空气从壳体中排出。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流经第一区域后的空气不再进入第三区域,流经第三区域后的空气不再进入第一区域,升温后的空气直接从第二区域排出,能够提高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各个部件的散热效率,延长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避雷器,所述避雷器与所述励磁变压器的输出端并联。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避雷器用于保护变频电源、励磁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免受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和限制续流幅值,能够保护设备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进一步,所述电容分压器包括串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公共连接点与所述变频电源的接地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鄂电电力试验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鄂电电力试验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72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传播种机的牵引机构
- 下一篇:一种结构改良的电子元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