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电复合探测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45858.3 | 申请日: | 201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0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唐青隽;宋志同;张文哲;李献宾;孙明龙;李国亮;刘小龙;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22 | 分类号: | H01B11/22;H01B7/20;H01B7/18;H01B1/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65105 | 代理人: | 周星莹;汤建武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吾尔***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电 复合 探测 电缆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是一种光电复合探测电缆。包括铠装层、内护层、电线芯和不锈钢管光纤单元;不锈钢管光纤单元包括不锈钢管、单模中温光纤和多模中温光纤,在不锈钢管内设有至少一根单模中温光纤和至少一根多模中温光纤,在不锈钢管与单模中温光纤和多模中温光纤之间设有填充层。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在不锈钢管内设有至少一根单模中温光纤和至少一根多模中温光纤,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油气勘探的瓶颈,光纤的传输频带宽度可以扩展到1.25GHz,实现高速传输,而且可以实现全段井数据采收,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光缆可以大规模长期布设,适合不同井况施工,井下安全系数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技术领域,是一种光电复合探测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地质勘探、测井都是采用电信号传输,传输频带宽度在400kHz以内,效率低下,级间距离较大,一般在10至20米,级数有限,这样就存在施工时间较长,经济效益低下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复合探测电缆,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电缆施工时间较长,经济效益低下且存在较大安全风险的问题。
一种光电复合探测电缆,包括铠装层、内护层、电线芯和不锈钢管光纤单元;不锈钢管光纤单元包括不锈钢管、单模中温光纤和多模中温光纤,在不锈钢管内设有至少一根单模中温光纤和至少一根多模中温光纤,在不锈钢管与单模中温光纤和多模中温光纤之间设有填充层,在电线芯和不锈钢管光纤单元外侧设有内护层,在内护层外侧设有铠装层。
上述不锈钢管内设有二根单模中温光纤和二根多模中温光纤。
上述填充层为光缆油膏填充层。
上述电线芯包括绝缘层和软铜丝,多股软铜丝绞合在绝缘层内。
上述内护层为改性聚丙烯内护层,铠装层为内外两层镀锌铁丝绞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在不锈钢管内设有至少一根单模中温光纤和至少一根多模中温光纤,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石油勘探领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油气勘探的瓶颈,光纤的传输频带宽度可以扩展到1.25GHz,实现高速传输,而且可以实现全段井数据采收,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光缆可以大规模长期布设,适合不同井况施工,井下安全系数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铠装层,2为内护层,3为绝缘层,4为不锈钢管,5为单模中温光纤,6为多模中温光纤,7为填充层,8为软铜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该光电复合探测电缆包括铠装层1、内护层2、电线芯和不锈钢管光纤单元;不锈钢管光纤单元包括不锈钢管4、单模中温光纤5和多模中温光纤6,在不锈钢管4内设有至少一根单模中温光纤5和至少一根多模中温光纤6,在不锈钢管4与单模中温光纤5和多模中温光纤6之间设有填充层7,在电线芯和不锈钢管光纤单元外侧设有内护层2,在内护层2外侧设有铠装层1。将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石油勘探领域,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油气勘探的瓶颈,光纤的传输频带宽度可以扩展到1.25GHz,实现高速传输,而且可以实现全段井数据采收,大大提高了采收效率。光缆可以大规模长期布设,适合不同井况施工,井下安全系数较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58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