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继电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43394.2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36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10 |
| 发明(设计)人: | 柳政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LS产电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H50/36 | 分类号: | H01H50/36;H01H50/64 |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崔炳哲 |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继电器 | ||
1.一种直流继电器,其中,
包括:
固定接触件;
可动接触件,与所述固定接触件相接触或从所述固定接触件分离,以允许或断开通电;以及
下部轭,位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下侧,抵消所述固定接触件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反作用力,
在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下侧面凸出形成有具有预定的直径的结合凸出部,
在所述下部轭的上侧面按预定距离大小凹陷形成有可动接触件结合部,所述可动接触件结合部具有比所述结合凸出部更大的直径,
在所述结合凸出部插入于所述可动接触件结合部之后,向所述结合凸出部施加朝向放射状外侧的压力时,所述结合凸出部向放射状外侧扩张而与所述可动接触件结合部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
所述下部轭包括轭内周面,所述轭内周面以包围所述可动接触件结合部的方式构成,并形成所述下部轭的内周面的一部分,
当所述结合凸出部与所述可动接触件结合部匹配时,所述结合凸出部的外周面接触于所述轭内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
包括上部轭,所述上部轭位于所述可动接触件的上侧,并抵消所述固定接触件和所述可动接触件之间产生的电磁力反作用力,
当所述固定接触件和所述可动接触件相接触而允许通电时,在所述上部轭和所述下部轭之间产生电磁引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
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位于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上部轭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沿着高度方向贯穿形成有壳体贯通孔,
在所述上部轭沿着高度方向贯穿形成有上部轭贯通孔,
所述壳体贯通孔具有比所述上部轭贯通孔更大的直径,
所述壳体贯通孔和所述上部轭贯通孔以具有同轴的方式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
包括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沿着高度方向延伸形成,并贯穿结合于所述壳体贯通孔及所述上部轭贯通孔,
当所述支撑构件贯穿结合于所述壳体贯通孔及所述上部轭贯通孔之后,受到朝向放射状外侧的压力时,所述支撑构件的外周面和形成所述上部轭贯通孔的所述上部轭的内周面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
包括销构件,所述销构件贯穿结合于所述支撑构件,并支撑所述可动接触件,
所述销构件沿着一方向延伸形成,并具有比所述上部轭贯通孔更大的直径的截面,
所述销构件包括:
第一端部,构成所述销构件的外周部的圆周方向的一侧端部;以及
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隔开预定距离,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对,并构成所述销构件的外周部的圆周方向的另一侧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
当向所述销构件施加朝向放射状内侧的压力时,因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减小而所述销构件的截面的直径小于所述上部轭贯通孔的直径。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
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以覆盖所述上部轭的方式构成,
所述上部轭位于所述可动接触件和所述壳体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直流继电器,其中,
在所述壳体沿着高度方向贯穿形成有壳体贯通孔,
在所述上部轭沿着高度方向贯穿形成有上部轭贯通孔,
所述壳体贯通孔具有比所述上部轭贯通孔更大的直径,
所述壳体贯通孔和所述上部轭贯通孔以具有同轴的方式布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产电株式会社,未经LS产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339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