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安全吊钩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42017.7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9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婷;朱运友;陈本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聚丰热镀锌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6 | 分类号: | B66C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5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吊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吊钩,涉及吊钩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在货物转运过程中,因货物出现脱钩现象而导致的安全问题。一种安全吊钩,包括滑动组件和吊钩组件,吊钩组件分为连接吊钩和起重吊钩,起重吊钩由吊环和钩体组成,连接吊钩由吊钩本体、钩头以及连接转轴组成;滑动组件包括滚轮和连接板,连接吊钩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吊环挂接在吊钩本体上,钩体包括钩尖部和根部,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防止货物滑落的安全扣,安全扣通过安全销转动设置在根部上,且安全销的一端抵接在钩尖部上,安全扣与钩体铰接处设置有弹性扭转件,且安全扣上设置有用于拉动其转动的拉环。有效地防止货物在转运过程中,因货物出现脱钩现象而导致的安全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安全吊钩。
背景技术
吊钩是起重机械中最常见的一种吊具。吊钩常借助于滑轮组等部件悬挂在起升机构的钢丝绳上。
在公告号为CN10438657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吊钩,包括吊钩本体,吊钩本体的上部设有滑轮组件,吊钩本体的钩尖部与根部之间设有封住吊钩本体的保险卡,吊钩本体的根部两侧设有两块朝吊钩本体后侧下方延伸的传动连接板,两块传动连接板相对设置,两块传动连接板的外端之间设有驱动保险卡封闭吊钩本体的配重机构,两块传动连接板的内端与吊钩本体的根部铰接。
上述申请文件中,通过设配重杆,实现保险卡自动复位,还可通过位置限位对吊钩本体形成自锁,提高吊钩的安全性。但是,在货物转运过程中,由于吊钩大多在高空中作业,货物极易晃动。当吊钩晃动较为剧烈时,因上述设计方式只靠配重杆对吊钩进行自锁,货物极易出现脱钩现象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吊钩,通过设置安全扣以及与其固定连接的拉环,配合弹性扭转件,以解决上述问题,其具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吊钩,包括滑动组件和吊钩组件,吊钩组件分为连接吊钩和起重吊钩,所述起重吊钩由吊环和钩体组成;所述连接吊钩由吊钩本体、钩头以及连接转轴组成;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滚轮和连接板;所述连接吊钩与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吊环挂接在吊钩本体上,所述钩体包括钩尖部和根部,且两者之间设置有防止货物滑落的安全扣,安全扣通过安全销转动设置在根部上,且安全销的一端抵接在钩尖部上,安全扣与钩体铰接处设置有弹性扭转件,且安全扣上设置有用于拉动其转动的拉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重吊钩在钩起货物时,通过外力将拉环向靠近吊环的一端抬起,安全扣被打开,将货物挂至钩体上,松开拉环,安全扣在弹性扭转件的弹性作用下转动至钩尖部,此时货物安装完成。弹性元件利用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力,使安全扣远离安全销的一端紧紧抵接在钩尖部上,进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货物在转运过程中,因货物出现脱钩现象而导致的安全问题,同时,通过安全扣和拉环的配合,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方便货物在吊钩组件上的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钩尖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安全扣相抵接,固定块靠近安全扣的一端开设置有卡槽,安全扣上设置有与卡槽相卡接的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货物安装完成后,安全扣在弹性扭转件的作用下转动至钩尖部,安全扣抵接在固定块上,且卡块与卡槽相卡接。通过卡块和卡槽的卡接配合,防止安全扣因频繁打开和关闭而导致钩体发生磨损,进而造成安全扣失效,同时提高了安全扣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了货物出现脱钩现象。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远离钩尖部的一侧设置有对安全扣起限位作用的限位块,钩体上设置有与限位块相滑动配合的限位槽,限位槽的底部与限位块之间通过弹性连接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与限位槽的滑动配合,提高了安全扣卡接的稳定性,避免弹性扭转件因弹性不足而导致安全扣不能完全卡接,进而造成货物的脱钩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聚丰热镀锌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聚丰热镀锌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420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