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力输送用电缆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38516.9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494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月忠 |
| 主分类号: | H01B7/282 | 分类号: | H01B7/282;H01B7/17;H01B7/18;H01B9/00;H02G15/18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伟文;李彦孚 |
| 地址: | 651221 云南省楚***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输送 用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力输送用电缆,包括电缆组件和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套接在电缆组件的外壁上,通过对接块在移动槽的内部移动,实现保护组件在电缆组件上的位置调节,通过限位螺栓将保护组件固定,限位螺栓采用的是平头螺栓,避免限位螺栓对外保护皮造成的损伤,维护外保护皮的完整性,使用时可将保护组件移动至两条电缆组件的连接处,使得两条电缆组件的连接缝位于保护组件的内部,从而避免雨水或湿度较大的空气侵入电缆组件内部,弹性端盖的左端紧密贴合在另一组电缆组件的外壁上,维持两条电缆组件的连接稳定性;也可将保护组件移动至单条电缆组件的端部,弧面的弹性端盖对电缆组件的端面进行保护,防止电缆组件的端面受损,实用性更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输送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力输送用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是由一根或多根相互绝缘的导体和外包绝缘保护层制成,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输到另一处的导线,在电力输送的过程中,尤其是较长路段的电力输送,需要将多段电缆连接以形成长度较长的整体电缆,但是外包绝缘保护层在电缆的连接处是有缝隙的,在湿度较大的安装环境中,雨水或带有水分的空气容易从接缝中侵入,从而对电力输送过程造成影响,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防水胶带缠绕的方式对接缝进行保护,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胶带的磨损越大,脱胶率也大大增加,实用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力输送用电缆,具备使用方便,稳定性好,多种安装方式实现有效防潮,防止电缆受损,实用性高的优点,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水胶带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磨损越大,脱胶率也大大增加,实用性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力输送用电缆,包括电缆组件和保护组件,保护组件套接在电缆组件的外壁上,电缆组件包括内电缆线、外保护皮和移动槽,内电缆线设置多个,多个内电缆线均位于外保护皮的内部,外保护皮的外壁等角度环形加工多个移动槽,移动槽与保护组件接触连接;
保护组件包括弹性端盖和紧固环,紧固环与弹性端盖固定连接,弹性端盖的右侧端面直径小于弹性端盖的左侧端面直径,弹性端盖的左端安装折叠衣,弹性端盖的左侧端面与紧固环固定连接;紧固环包括安装环、限位螺栓、挡板、对接块和温度传感区,限位螺栓通过螺纹活动安装在安装环的内部,安装环的内壁边沿处加工两个挡板,挡板设置为环形板结构,两个挡板的内侧等角度固定设置多个对接块,对接块在移动槽的内部移动,对接块固定在安装环的内壁上,安装环的内壁固定设置温度传感区。
优选的,所述折叠衣采用PVC材料制成,弹性端盖采用弹性树脂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区的实质为内部分布多个红外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监测区域。
优选的,所述弹性端盖右侧端面可伸缩的最大直径不小于外保护皮的外径。
优选的,可将所述温度传感区替换为电力检测设备,替换后的电力检测设备需通过导线与内电缆线相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电力输送用电缆,通过对接块在移动槽的内部移动,实现保护组件在电缆组件上的位置调节,移动方便,适配性高。
2、本电力输送用电缆,限位螺栓采用的是平头螺栓,避免限位螺栓对外保护皮造成的损伤,维护外保护皮的完整性。
3、本电力输送用电缆,可将保护组件移动至两条电缆组件的连接处,从而避免雨水或湿度较大的空气侵入电缆组件内部,实现有效防潮,弹性端盖的左端紧密贴合在另一组电缆组件的外壁上,起到一定的限位和支撑作用,维持两条电缆组件的连接稳定性。
4、本电力输送用电缆,也可将保护组件移动至单条电缆组件的端部,弧面的弹性端盖对电缆组件的端面进行保护,防止电缆组件的端面受损,实用性更佳。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月忠,未经张月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85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