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能溢洪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34201.7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98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家修;杜帅群;郑雪玉;李晓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贵州派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2114 | 代理人: | 龙超峰 |
地址: | 55008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溢洪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能溢洪道,包括流道,流道内壁作为流道面,流道面相对高程高的一端作为流道入口,流道面相对高程低的一端作为流道出口,流道中部设置有消力池。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流道入口送入的流体在流经流道面时,首先进入流道中部消力池以内,在该消力池以内消解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减少了流体对下游设施的水力冲击,经过消力池消解之后的水流由消力池内溢流出来,使流体的流态方向重新趋于统一,从而降低了水流流速,此外,若流道为洞体,则消力池通过补气管与外界环境大气连通,使消力池以内保持良好的通风,提升了掺气减蚀消能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建设方便,工程造价低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水利水电工程中流道泄洪消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能溢洪道。
背景技术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所设置的流道,除应满足泄洪能力以外,还应保证运行期间泄洪建筑物的安全,与原河道水流衔接良好,并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消能效果,以避免下泄水流对下游河床和岸坡造成冲刷破坏。现有的效能技术很多,包括台阶消能,洞塞消能,镂空板消能,通气坎消能等各种各样的型式,但归为一点,都是利用过流面的突然变化(扩大或缩小)来消除部分能量,降低出口流速。目前现有的各种洞身消能形式都普遍存在一个缺点,水流经过洞身消能工时流态紊乱、水流条件差,该接触部位容易发生空化空蚀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既能消能又能减少空化空蚀问题的洞身消能结构,来降低出口流速,消除部分水流能量。
本发明是保持光滑溢流面不变,在流道中间增加小型消力池及跌坎,在小型消力池内完成水流能量消耗,使后续水流流速降低,流态保持稳定。该结构起到了很好的消能效果,并极大地保障了流道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能溢洪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消能溢洪道,包括流道,所述流道内壁作为流道面,所述流道面相对高程高的一端作为流道入口,所述流道面相对高程低的一端作为流道出口,所述流道面中部设置有消力池。
所述流道横断面是明渠断面、城门洞形断面、圆形、马蹄形中的一种。
所述消力池设置与所述流道入口相接近。
所述流道入口处设置有入口堰头。
所述消力池以内单位体积消能率不大于20KW/m3。
所述消力池内壁布置有与外界大气环境连通的补气设施。
所述流道进入消力池内的流速不大于15m/s。
所述流道面中部还设置有跌坎。
所述流道数量为1条,在一个流道内相间布置多个消力池。
所述流道数量为多条,多条流道并列部署,在多条流道底部布置一个或相间布置多个消力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流道入口送入的流体在流经流道内的流道面时,首先进入消力池以内,在消力池以内以漩涡的方式流动,从而消解了流体内大部分能量,减少了流体对下游设施的水力冲击,经过消力池消解之后的水流再由消力池内溢流而出来,使流体的流态方向重新趋于统一,因而改善了水流的水力条件,此外,消力池通过补气管与外界环境大气连通,使消力池以内保持良好的通风,可进一步加速消力池内的水流流速和紊流,使对流体能量的消解作用效果更显著,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施工建设方便,工程造价低等优点,适于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中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42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