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用液压模头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31812.6 | 申请日: | 2019-08-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17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中华;张进;杨长江;郑求元;向武丹;徐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利民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B32B41/00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 地址: | 443001 湖北省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衬 不锈钢 复合管 液压 | ||
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用液压模头包括在外壳左右二侧对称各设置一个拉管,每个所述拉管内各设一个液压顶,二个所述液压顶通过芯轴连接,在所述外壳套设在芯轴上;在芯轴上、沿所述芯轴中心线设有二个轴承,每个所述轴承设一个锥芯;在外壳外表面设有多个滚针;每个液压顶各通过进液压油管及出液压油管与液压站连接。优选的,以解决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在复合时效率低,对不标准管道局部复合效果不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管加工工具,特别涉及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用液压模头。
背景技术
我司现有的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用滚压模头(专利号CN201420008314.1)自动化程度不高,操作时需人为调节滚针高度,效率低。特别是当复合管的碳钢层弯曲度、外径尺寸、凹凸等外形参数偏差较大时,现有模头采用硬滚压无法完全复合,导致局部结合强度不高,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用液压模头,以解决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在复合时效率低,对不标准管道局部复合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用液压模头包括在外壳左右二侧对称各设置一个拉管,每个所述拉管内各设一个液压顶,二个所述液压顶通过芯轴连接,在所述外壳套设在芯轴上;
在所述芯轴上、沿所述芯轴中心线设有二个轴承,每个所述轴承设一个锥芯;
在所述外壳外表面设有多个滚针;
每个所述液压顶各通过进液压油管及出液压油管与液压站连接。
优选的,每个所述液压油管各通过一个旋转接头与液压站连接。
优选的,在每个所述的进液压油管上设进油压力传感器;
在每个所述的出液压油管上设回油压力传感器;
所述进油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回油压力传感器分别与电控箱连接,所述电控箱与所述液压站连接。
优选的,所述滚针两头细中间粗。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根据被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值来设置滚压力,避免过度滚压造成管径和材质产生变化;滚压时模头可根据液压的实时反馈值来调整滚针位置,可有效解决碳钢外管的尺寸偏差较大时局部滚压结合强度不高或卡模头的情况,生产效率得到提高,产品质量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拉管1、外壳2、滚针3、液压顶4、进液压油管5、锥芯6、轴承7、芯轴8、旋转接头9、进油压力传感器10、压力传感器10、电控箱12、出液压油管13、回油压力传感器14。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事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2中,一种内衬不锈钢复合管机用液压模头包括在外壳2(优选的,外壳2为圆柱形)左右二侧对称各设置一个拉管1(优选的,拉管1为桶形),每个所述拉管1内各设一个液压顶4,二个所述液压顶4通过芯轴8连接,在所述外壳2套设在芯轴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利民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利民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318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