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防渗漏的预制混凝土井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8159.8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7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林;仝晓辉;张博;尹静;方宏远;潘艳辉;赵鹏;林涛;于慧卿;刘春池;王琦;张永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渗漏 预制 混凝土 井筒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渗漏的预制混凝土井筒结构,所述井筒结构位于检查井的检查井盖板上方,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放的多层环形井筒,井筒顶缘设置有环槽,底缘设置有环凸,上下叠放时环凸嵌入环槽,实现组装。本实用新型创新性的结构设计,成功解决了检查井上部的预制井筒的渗漏问题,避免了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发生,市场推广前景光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渗漏的预制混凝土井筒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必备基础工程之一,承担了城市生活中的供水、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生活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其中检查井作为上述各类管线建设的必备环节之一,部分检查井的埋深较大,从地表进入检查井需借助井筒结构,除现浇施工以外,多采用预制混凝土井筒结构。
结合调查发现,受我国疆域辽阔,各类检查井或多或少面临着地下水的困扰,绝大部分检查井面临着由外向内的渗漏风险,少数部分检查井则面临由内向外的渗漏风险。为避免由上述两种渗漏问题引发的次生灾害,需解决好检查井上部的预制井筒的渗漏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渗漏的预制混凝土井筒结构,解决检查井上部的预制井筒的渗漏问题,避免更为严重的次生灾害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预防渗漏的预制混凝土井筒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筒结构位于检查井的检查井盖板上方,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放的多层环形井筒,井筒顶缘设置有环槽,底缘设置有环凸,上下叠放时环凸嵌入环槽,实现组装。
多层井筒中,位于底部的是底层井筒,底层井筒只有顶缘设置环槽;位于顶部的是顶层井筒,顶层井筒只有底缘设置环凸;位于中间的是标准井筒,顶缘设置有环槽,底缘设置有环凸。
环槽上大下小,环凸与之对应。
环槽槽底设置有橡胶止水环。
顶层井筒上方设置有混凝土井圈和井盖,井盖位于混凝土井圈内。
各层井筒组装的环缝处喷涂有弹性防渗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井筒由多层井筒上下叠装组成,并借助橡胶止水环与底层井筒、顶层井筒等可实现预制混凝土井筒的第一道防渗屏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针对井筒外壁接缝上下一定区域内喷涂弹性防渗层,形成预制混凝土井筒的第二道防渗屏障;两道防渗体系显著了提高了预制混凝土井筒结构的抗渗能力,也能适应不均匀沉降及回填土偏差应力引发的接缝渗漏,杜绝预制混凝土井筒常见的由外向内或由内向外的两种渗漏风险,有利于加快市政检查井的建设及方便后续管理,有效保障了检查井的安全运营,符合市政工程的时代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图2为顶层井筒构造大样图。
图3为标准井筒构造大样图。
图4为底层井筒构造大样图。
图5为橡胶止水环大样图。
图中,1-检查井、2-检查井盖板、3-底层井筒、4-标准井筒、5-顶层井筒、6-橡胶止水环、7-喷涂弹性防渗层、8-混凝土井圈、9-井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防渗漏的预制混凝土井筒结构,所述井筒结构位于检查井1的检查井盖板2上方,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叠放的多层环形井筒,井筒顶缘设置有环槽,底缘设置有环凸,上下叠放时环凸嵌入环槽,实现组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81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