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装双叉臂悬架减震器和上控制臂的安装支架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7758.8 | 申请日: | 2019-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2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费贤浩;刘富祥;田雷;施晓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牛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1 | 分类号: | B62D21/11;B60G13/00;B60G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陆明耀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双叉臂 悬架 减震器 控制 支架 汽车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安装双叉臂悬架减震器和上控制臂的安装支架及汽车,包括上盖板以及设置在上盖板上表面上的凸台,凸台的底部设有与减震器上安装座相匹配的安装空间,凸台上还设有螺纹孔;上盖板上固设有依次两两连接的前围板、内围板、后围板和外围板,前围板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前围裙,后围板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后围裙,前围裙和后围裙上设有用以将上控制臂锁止的锁止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通过在该安装支架两侧设置的容置腔体将上控制臂安装,减震器安装在上盖板的凸台上,最大程度上减小安装支架的外围尺寸,达到降重和释放其他零部件布置空间的效果,而且去除了腔体内的肋,极大的简化了加工成型工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安装双叉臂悬架减震器和上控制臂的安装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有车用电池技术对电动汽车续航里程的限制对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铝合金车架的研究、运用受到极大的重视,质量更轻的铝合金车架运用于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以增加续航里程成为行业发展趋势。而国内汽车行业经过多年积累和快速发展,往高端方向发展的趋势愈加明显,所以性能比目前常用的麦弗逊悬架更优的双叉臂悬架,在国内运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的前沿研究上,前悬架基本都是双叉臂结构。
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的前沿研究上,汽车大多采用双叉臂前悬架铝合金车架结构。而现今行业内,双叉臂悬架减震器和上控制臂在铝合金车架上的主流安装方案如下:减震器和上控制臂连接在一个安装座上,安装座做成一个大的半盒子薄壁铸铝件,将减震器和上控制臂覆盖在下面,安装座上端面中部向上隆起,形成减震器安装面,用于用于安装减震器;安装座内腔两侧分别起肋,用于安装上控制臂;安装座下端以焊接方式连接在前纵梁内侧。此方案安装有以下缺点:座外围尺寸大,质量大,且过多占用其他零部件的布置空间;内腔起肋安装上控制臂,加工成型比较麻烦;安装座焊接在纵梁内侧,当悬架受垂向载荷冲击时,通过减震器施加在安装座上的力矩大,连接不可靠,大多需要在安装座上端面安装一横向加强杆来加强其横向支撑刚度;安装座通过铝合金焊接工艺与纵梁连接,工艺比较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双叉臂悬架减震器和上控制臂的安装支架及汽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安装双叉臂悬架减震器和上控制臂的安装支架,包括上盖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上表面上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底部设有与减震器上安装座相匹配的安装空间,所述凸台上还设有与所述安装座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上盖板的下表面上固设有依次两两连接的前围板、内围板、后围板和外围板,所述前围板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构成上控制臂前衬套前容置腔体的前围裙,所述后围板的外侧面上固设有一构成上控制臂后衬套后容置腔体的后围裙,所述前围裙和后围裙上设有用以将所述上控制臂锁止的锁止组件。
优选的,所述锁止组件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前围裙上的第一螺栓孔和设置在所述前围板上与所述第一螺栓孔相对应的第二螺栓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后围裙上的第三螺栓孔和设置在所述后围板上与所述第三螺栓孔相对应的第四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前围裙和后围裙均呈半盒子状。
优选的,所述凸台呈圆柱状,其中轴线上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边界上设有凸缘。
优选的,所述前围板和后围板上均延伸出一肋板,所述肋板的底面与支撑板的上表面固接,所述支撑板的内侧面与所述内围板固接,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与纵梁连接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内围板的底部上还设有与纵梁连接的连接孔。
一种汽车,含有如上述所述的安装双叉臂悬架减震器和上控制臂的安装支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牛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泰牛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77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流温度感应控制阀
- 下一篇:双电机驱动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