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7659.X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06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31 |
发明(设计)人: | 王胜会;苏家磊;张俊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10/0585;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11201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岩 |
地址: | 213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芯 热压组件 夹持部 热压板 叠片式 本实用新型 移动机械手 移动支撑部 负极极片 热压装置 正极极片 隔膜 收尾 上下方向 受力不均 成对的 滑动 胶带 堆叠 夹住 热压 支撑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所述卷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卷芯被造构成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堆叠而成,热压组件可对卷芯进行热压操作,热压组件包括:移动机械手和热压装置,移动机械手包括移动支撑部和夹持部,夹持部用于将卷芯夹住,移动支撑部和夹持部相连用以将夹持部支撑在预定高度;热压装置包括成对的第一热压板和第二热压板,在上下方向上第一热压板和第二热压板可朝向或远离彼此滑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优化了叠片式卷芯的收尾方式,有利于降低成本、消除收尾胶带造成的卷芯受力不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
背景技术
方形锂离子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其能量密度是决定电动汽车续航里程长短的关键因素,优化电池内部结构是提升电池能量密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卷芯是电池内部的储能单元,而叠片式卷芯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为了使叠片电芯的贴合性更好,普遍使用涂胶隔膜或者极片涂胶,叠片式卷芯的收尾和固定方式多是通过收尾胶带。
使用收尾胶带进行固定时,首先胶带会占用一部分电芯内部空间,另外在后面的热压工序中往往贴胶部位受力不均匀,压力偏大,容易造成后面的浸润不良。因此,上述技术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所述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优化了叠片式卷芯的收尾方式,取消收尾胶带,有利于降低成本、消除收尾胶带造成的卷芯受力不均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所述卷芯包括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膜,所述卷芯被造构成由所述正极极片、所述负极极片与所述隔膜堆叠而成,所述热压组件可对所述卷芯进行热压操作,所述热压组件包括:移动机械手和热压装置,所述移动机械手包括移动支撑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将所述卷芯夹住,所述移动支撑部和所述夹持部相连用以将所述夹持部支撑在预定高度,所述移动支撑部可在准备工位和热压工位之间水平滑动;所述热压装置包括成对的第一热压板和第二热压板,所述第一热压板和所述第二热压板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布置,在上下方向上所述第一热压板和所述第二热压板可朝向或远离彼此滑动,在所述移动支撑部处于所述热压工位时,在上下方向上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第一热压板和所述第二热压板之间,所述第一热压板和所述第二热压板可与所述夹持部配合以对所述卷芯进行热压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优化了叠片式卷芯的收尾方式,取消收尾胶带,有利于降低成本、消除收尾胶带造成的卷芯受力不均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所述夹持部上设有上下成对的两个夹持手指,每个所述夹持手指均向前延伸,所述卷芯被夹持在所述两个夹持手指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所述两个夹持手指朝向彼此的表面分别形成为夹持平面,所述两个夹持手指远离彼此的表面分别形成为弧形面或多边形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所述夹持手指包括左右对称且间隔开布置的两组,每组所述夹持手指均包括所述两个夹持手指,两组所述夹持手指分别夹住所述卷芯的左右两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所述第一热压板上设有第一避让槽,所述第二热压板上设有第二避让槽,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对应设置,在所述移动支撑部处于所述热压工位时,所述夹持手指可配合在对应的所述第一避让槽和所述第二避让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叠片式卷芯的热压组件,所述第一热压板和所述第二热压板朝向所述卷芯的表面上均设有软质层,所述夹持手指朝向所述卷芯的表面上设有所述软质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76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