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行道树池根系防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26067.6 | 申请日: | 2019-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50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连龙;张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13/00;A01G9/02;A01G27/00;A01G2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2 | 代理人: | 李梦福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行道 根系 防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人行道树池根系防护装置,包括转角件和沿侧边设置在相邻两转角件之间的至少一个侧护件,转角件包括俯视截面为“L”的支护板和设置在支护板两端面的顶板和底板,底板开设贯通的第一透孔,侧护件为“[”型挡板,其底部开设贯通的第二透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根系防护装置可以增加树木根系生长空间,保证树木根系正常生长;防止风雨天气树木倒伏;防止盘根交错的根系破坏路面,保证通行正常,减少道路修补工程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行道树池根系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树木在城市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生长状况,以及其群体结构、数量和分布状况完全不同于自然植被的生长环境。狭小的树木植穴和高度密闭、压实的城市土壤往往会导致树木持续稳定性及再生能力变差、根系发育退化等问题。
另外城市建设中,人行道的行道树种植在间距相等的树池中,一般树池的尺寸为1.25m*1.25m的正方形,树池中央栽植的行道树树干与一侧道牙的间距在0.5m以上,树池与树池之间以地砖铺装形式过渡。由于人行道的行道树为大冠的乔木,根系发达,常有树根破坏人行道铺装的事情,根据树木根系大多分布于地下0.2~0.6m,使得很多人行道的行道树在种植几年后,由于根系生长,常突出路面而破坏树池及路面铺装,影响行人通行及路面美观,甚至出现倾倒的状态。
因此城市树木根系的发育状态需要与城市建设地面尤其是人行道路面相协调的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行道树池根系防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人行道的行道树根系没有防护产生的树根破坏地砖和容易倾倒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人行道树池根系防护装置,包括转角件和沿侧边设置在相邻两转角件之间的至少一个侧护件,转角件包括俯视截面为“L”的支护板和设置在支护板两端面的顶板和底板,底板开设贯通的第一透孔,侧护件为“[”型挡板,其底部开设贯通的第二透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装置还包括沿侧护件内侧边设置的填充件,填充件包括上顶板、下底板和设置在上顶板与下底板之间的支撑柱,下底板开设贯通的第三透孔。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顶板为矩形结构,支撑柱数量为4,其上端部与上顶板的连接处位于上顶板顶角内侧。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三透孔开设在下底板中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填充件采用混凝土材料预制而成。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转角件和侧护件均采用混凝土材料预制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根系防护装置可以增加树木根系生长空间,保证树木根系正常生长;防止风雨天气树木倒伏;防止盘根交错的根系破坏路面,保证通行正常,减少道路修补工程带来的环境污染,实现生态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侧护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填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角件;11、支护板;12、顶板;13、底板;14、第一透孔;2、侧护件;21、第二透孔;3、填充件;31、上顶板;32、下底板;33、支撑柱;34、第三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6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垃圾焚烧炉机械炉排驱动杆密封机构
- 下一篇:一种婴儿用防护型抱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