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龙舟侧脚蹬和龙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5353.0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227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罗忠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忠义 |
主分类号: | B63H16/02 | 分类号: | B63H16/02 |
代理公司: | 大连至诚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42 | 代理人: | 杨威;张海燕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舟 脚蹬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龙舟侧脚蹬和龙舟,包括侧脚蹬主体,所述侧脚蹬主体上设有固定面和脚踏面,所述固定面与舟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脚踏面朝向船尾方向设置。该龙舟侧脚蹬可以固定在龙舟的内侧壁上,增加了划手的两条腿之间的活动空间,更符合人体工程学,适合划手的发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龙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龙舟侧脚蹬和龙舟。
背景技术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同时,赛龙舟作为一种竞技赛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
现有的龙舟的结构包括舟体和和设置在舟体上的座板,在座板下侧设有隔板,在划手进行划船时,一条腿弯曲,脚掌后蹬自己座板下的隔板,另一条腿半屈,脚掌前撑前排的隔板,然而,由于舟体的空间有限,不便于划手进行发力,影响划船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龙舟侧脚蹬,该龙舟侧脚蹬解决了现有的龙舟空间有限不便于划手发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龙舟侧脚蹬,包括侧脚蹬主体,所述侧脚蹬主体上设有固定面和脚踏面,所述固定面与舟体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脚踏面朝向船尾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面与舟体的内侧壁间的夹角a为90°至95°。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面的防滑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面的轮廓线包括与舟体内侧壁连接形成的第一曲线、由舟体的内侧壁向舟体内侧方向延伸的弧线以及连接第一曲线和弧线的第二曲线,所述第一曲线、弧线以及第二曲线围成上宽下窄的脚踏面。
进一步地,所述脚踏面与平行舟体的底部的平面的角度b为110°至130°。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面,所述支撑面为连接所述脚踏面的轮廓线和所述固定面的轮廓线的曲面。
一种龙舟,包括舟体和设置在所述舟体上的座板,所述龙舟的两舟体内侧壁上固定有多个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龙舟侧脚蹬。
进一步地,所述龙舟侧脚蹬固定在所述座板下侧的舟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龙舟侧脚蹬的顶端与所述龙舟底部的距离为150至220mm。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龙舟侧脚蹬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龙舟侧脚蹬固定在舟体的内侧壁上,合理的利用了舟体内的空间,增加了划手的两腿之间的运动空间,便于划手发力;同时,侧脚蹬设置在舟体侧壁上,人体可以更自然的向前倾斜,使其符合人体工程学,更有利于进行划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龙舟侧脚蹬的结构图;
图2为脚踏面的轮廓线的结构图;
图3为具有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龙舟侧脚蹬的龙舟的结构图,部分结构视图;
图4为图3中从龙尾向龙头方向的视图;
图5为图4中A向的视图,即由舟体内向舟体内侧壁方向的视图;
图6为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龙舟中,划手的划船姿势示意图。
图中:1、侧脚蹬主体,10、固定面,11、脚踏面,12、支撑面,110、第一曲线,111、弧线,112、第二曲线,4、舟体,5、舟体的内侧壁,6、舟体的底部,7、座板,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忠义,未经罗忠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5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