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4089.9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59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彭建平;彭赛锋;郑皓;程阳锐;李小艳;黎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92 | 分类号: | E02F3/92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何湘玲 |
地址: | 410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向 输送 吸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包括:空心管状的流道轴、铰刀、旋转体以及用于将马达的输出扭矩传递到旋转体的传动装置,旋转体套设于流道轴的一端上,且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围绕流道轴旋转,铰刀固定在旋转体上并由旋转体带动而绕旋转中心旋转。本实用新型通过从旋转体的外侧驱动旋转体做空心的旋转,通过铰刀搅动破碎底质,使底质形成较小的颗粒,进入铰刀内腔从而在空心的流道轴处形成吸入口,进而直接从轴流道排出或者吸出,可以简化铰吸头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作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
背景技术
目前水下清淤(或采沙等)多采用铰刀头进行底质扰动,然后通过泵的吸力将扰动的底质颗粒抽走并输送到指定的区域。这种对底质进行扰动的铰吸头普遍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重量也较重,而且铰吸头吸口设置在铰刀法兰圆周,吸口形状大小受到制约。
由于现实工作环境各种各样,状况复杂,目前的铰吸头结构复杂,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很难完全适应所有工况,特别是有些特殊工况(如受限空间内),铰吸头结构就需要小型化、重量轻量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对底质进行扰动的铰吸头的结构复杂,体积较大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轴向输送铰吸头,包括:空心管状的流道轴、铰刀、旋转体以及用于将马达的输出扭矩传递到旋转体的传动装置,旋转体套设于流道轴的一端上,且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围绕流道轴旋转,铰刀固定在旋转体上并由旋转体带动而绕旋转中心旋转。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轴向输送铰吸头,还包括:动力马达,动力马达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并经传动装置驱动旋转体围绕流道轴旋转。
传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动力马达输出轴上的小齿轮,以及套设在流道轴上并与旋转体固定连接的大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旋转体为圆筒状并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套设安装在流道轴外并在小齿轮和大齿轮的带动下绕流道轴旋转。
旋转体上位于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的轴向外侧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防尘油封和第一端盖以及第二防尘油封和第二端盖以封闭旋转体的内腔。
旋转体通过深沟球轴承、推力球轴承、深沟球轴承来实现其绕流道轴的旋转。
旋转体与流道轴之间设有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为圆筒形,并轴向套设于第一深沟球轴承和第二深沟球轴承之间,且第一隔套和第二隔套之间通过推力球轴承连接并安装于流道轴上。
第一隔套的上端与第一深沟球轴承连接,第一隔套的下端与推力球轴承连接;第二隔套的筒径大于第一隔套的筒径,且第二隔套的上端与推力球轴承连接,第二隔套的下端与第二深沟球轴承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轴向输送铰吸头,将轴构造成中空形成流道轴,并不采用传统的轴旋转的结构,而是通过从旋转体的外侧驱动旋转体绕空心管状的流道轴旋转,通过铰刀搅动破碎底质,使底质形成较小的颗粒,进入铰刀内腔从而在空心轴处形成吸入口,进而直接从轴流道排出或者吸出,可以简化铰吸头的结构,布局合理,可减轻重量,实现对铰吸头进行小型化、轻量化的设计,适应某些特殊工况。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40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吸热塔用热水管
- 下一篇:汽车喇叭智能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