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1964.8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5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宏武;徐玉森;高海滨;张晓威;刘玉婷;冯闪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浩翔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49 | 代理人: | 边延松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氨氮废水依次通过的管道混合器、pH碱调节池、一级吹脱塔、二级吹脱塔、原料液储存罐、鸟粪石沉淀罐、滚筒筛、中和池;所述一级吹脱塔和二级吹脱塔均与尾气吸收塔相连接,所述原料液储存罐分别通过加药泵a和加药泵b与磷酸盐储罐和镁盐储存罐相连接,所述鸟粪石沉淀罐通过加药罐c连接碱储罐,所述中和罐通过加药泵d连接酸罐,废水经中和罐后即可排出。本实用新型设备设计巧妙,相对建造成本低,采用物理吹脱、化学沉淀二级处理方法,处理更加干净,远高出排放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化肥、石油化工等行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由此而产生的高氨氮废水也成为行业发展制约因素之一;据报道,2001年我国海域发生赤潮高达77次,氨氮是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高浓度氨氮废水造成的污染。因此,经济有效的控制高浓度污染也成为当前环保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得到了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
氨氮废水的一般的形成是由于氨水和无机氨共同存在所造成的,一般上pH在中性以上的废水氨氮的主要来源是无机氨和氨水共同的作用,pH在酸性的条件下废水中的氨氮主要由于无机氨所导致。废水中氨氮的构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氨水形成的氨氮,一种是无机氨形成的氨氮,主要是硫酸铵,氯化铵等等。
目前,高浓度氨氮废水(1万mg/L)处理方法通常有物化法、生物脱氮法、生化联合法等。其中物化法主要分为吹脱法、沸石脱氨法、膜分离技术、MAP沉淀法、化学氧化法。现有的高浓度的氨氮污水处理方法存在前期投资大,且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同时,如氨氮废水的处理需达到排放标准,往往需要更多处理步骤,增加了废水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设备,用于解决现有技术氨氮处理成本,去除率达不到标准或者刚达标准的问题,不能满足现有污水处理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氨氮废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含氨氮废水依次通过的管道混合器、pH碱调节池、一级吹脱塔、二级吹脱塔、原料液储存罐、鸟粪石沉淀罐、滚筒筛、中和池;所述一级吹脱塔和二级吹脱塔均与尾气吸收塔相连接,所述原料液储存罐分别通过加药泵a和加药泵b与磷酸盐储罐和镁盐储存罐相连接,所述鸟粪石沉淀罐通过加药罐c连接碱储罐,所述中和池通过加药泵d连接酸罐,废水经中和池后即可排出。
以上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在氨氮废水处理前,首先进行碱处理,进行PH的调节,后两级进行吹脱,并在吹脱塔的下方设置曝气盘进行空气吹脱,并且两个吹脱塔采用不同的曝气流量,使得废水中反应产生的NH3被完全的吹出,吹出的气体在吸收塔内被吸收。之后废水中存在氨氮,进而通过镁盐及磷酸盐进行沉淀处理,可进一步除去氨氮废水中的氮,后再进行生物法鸟粪石进行生物处理,此时,经处理后废水的氨氮除去率高达95%以上,含有的氨氮量极少,高出排放标准。
进一步,所述一级吹脱塔与二级吹脱塔外分别连接有第一鼓风机和第二鼓风机,所述第一鼓风机的风量为50-70m3/h,所述第二鼓风机的风量为1-10 m3/h,进行梯度吹脱相较于一级吹脱,吹脱更为干净,既保证吹脱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更为节约成本。
进一步,所述尾气吸收塔为带有丝网及喷头的吸收塔,在塔外设置有吸收液循环泵。
进一步,所述尾气吸收塔通过管道连接吸收液储存罐,所述尾气吸收塔的排气管道上设置有取样阀,用于检测排出吸收液的氨含量。
进一步,所述pH碱调节池、一级吹脱塔、二级吹脱塔、原料液储存罐、鸟粪石沉淀罐、滚筒筛、中和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在相邻两个装置之间均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流量为15-25L/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原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1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