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模用分体式浇口套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20799.4 | 申请日: | 2019-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1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森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帝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26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塑 模用分 体式 浇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用分体式浇口套,包括浇口套端盖、进料口、第一浇口套主体和密封垫,所述浇口套端盖的内部中间开设有进料口,且浇口套端盖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浇口套主体,并且第一浇口套主体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螺纹套管,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管。该注塑模用分体式浇口套设置有第一螺纹套管和第二螺纹套管,通过第一螺纹套管的内侧壁与第二螺纹套管的外侧壁进行螺纹连接,使得第一浇口套主体与第二浇口套主体之间很好的进行安装和拆卸,进而当整个浇口套堵塞时,能够拆卸下来方便清理,同时第一螺纹套管的高度小于第二螺纹套管的高度,提高了第一螺纹套管的内侧和第二螺纹套管的顶端安装的密封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塑模用分体式浇口套。
背景技术
浇口套是一种用于连接成型模具与注塑机之间的金属配件,用以对注塑模具的原料进行输送,目前市场上的浇口套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公告号为CN206913597U和专利名为一种模具浇口套,解决了现有的浇口套通常采用大外直径的流道,增加了冷却时间,而且容易在流道末端出现拉丝现象,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在浇口损坏时,需要对浇口整体更换,提高了成本,且拆卸不便的问题,但是该模具浇口套为一体式的,当浇口套内部法发生堵塞时,不方便对内部进行拆卸清理;
2、传统的注塑模具用浇口套的底端通口过小,影响物料下料的速度,使得物料都堆积在浇口套的中部,影响浇口套的使用,同时,目前市场上的浇口套大多是在内部安装冷却水管通过冷水进行散热,但是不能对冷水进行流动,使得冷水中的热量不能很好的向外扩散,影响水的散热工作;
因此我们便提出了注塑模用分体式浇口套能够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用分体式浇口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传统的浇口套大多为一体式的,当内部发生物料堵塞时,不方便进行清理,同时,底端的下料口较窄,影响下料的速度,容易发生堵塞,而且,不便于对冷却水中的热量进行向外扩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用分体式浇口套,包括浇口套端盖、进料口、第一浇口套主体和密封垫,所述浇口套端盖的内部中间开设有进料口,且浇口套端盖的底端固定有第一浇口套主体,并且第一浇口套主体的底端安装有第一螺纹套管,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内侧壁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套管,且第二螺纹套管的底端固定有第二浇口套主体,并且第二浇口套主体的外侧壁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固定有铜片,且第一浇口套主体和第二浇口套主体的内部均开设有下料通口,并且第二浇口套主体的内壁开设有分流槽,所述铜片的后侧安装有连接通孔,且连接通孔的后侧固定有储水室,并且连接通孔和储水室的外侧均固定有第二浇口套主体,所述第二螺纹套管的顶端粘接有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第一浇口套主体的外直径与第二浇口套主体的外直径相等,且第一浇口套主体通过第一螺纹套管和第二螺纹套管与第二浇口套主体构成拆卸结构,并且第一螺纹套管和第二浇口套主体之间存在间距。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套管的高度小于第二螺纹套管的高度,且第一螺纹套管与第一浇口套主体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铜片的最外侧与第二浇口套主体的最外侧不在同一竖直面上,且铜片等间距分布在第二浇口套主体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分流槽内部的空间与下料通口内部的空间相连接,且分流槽的弧长大于分流槽前侧面的开口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注塑模用分体式浇口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帝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辽宁帝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207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