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计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8745.4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03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高峰;郑睿;杨蕾荟;左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宝胜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21/06 | 分类号: | G01B2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潘云峰 |
地址: | 2258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计米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计米器。该种旋转计米器包括转筒、固定单元、压紧单元、拉紧单元、传感器,固定单元包括支架一、计米轮一、角度调节机构,支架一铰接于转筒,支架一转动连接有计米轮一,角度调节机构安装于支架一并用于调节计米轮一中心与转筒中心的距离;压紧单元包括计米轮二、支架二,支架二铰接于转筒,支架二端部还铰接有计米轮二;支架一与支架二之间设置有拉紧单元;传感器安装于支架一或者支架二,并用于检测对应的计米轮一或者计米轮二的转动圈数。由转筒带动计米轮一和计米轮二按线缆节距螺旋方向与节距同步旋转,并由计米轮一和计米轮二贴合线缆螺旋表面滚动,能够很好地测量绞合而成的线缆的长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计米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子旋转计米器。
背景技术
计米器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接触式电子计米器,另一种是非接触式计米器。不同厂家的电子计米器的原理也不完全相同,但核心技术原理是将长度的测量转换为固定频率下对计数点次数的测量。在我国工业飞速发展的今天,生产中精确计米测量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企业逐渐从粗放型管理加工升级到智能制造,生产中精确有效的测量手段就是确保企业升级到智能制造的基础,具有重大的意义。
接触式的电子计米器,常见以计米轮与被测线缆紧密贴合,靠收卷牵引设备拖动线缆,依照上述原理计米,但是遇到两股及以上绞合线缆,绞合单股线缆直径越大,绞合而成线缆外表面越不平整,仅计米轮作旋转运动的计米器,计米轮会随着线缆表面直径变化而出现跳动,压不紧线缆表面,出现跳动现象,就会出现计米不准的现象;非接触式计米器,线缆生产中主要运用到的是激光计米,而激光计米成本高昂,在有尘屑较多的环境易造成计米器故障,维修费用高昂,也需要配备专业的维护人员,费用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计米器,提高了计米测量时的计米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旋转计米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转计米器,包括转筒、固定单元、压紧单元、拉紧单元、传感器,所述固定单元包括支架一、计米轮一、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转筒沿轴线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为通孔并用于线缆穿过,所述支架一铰接于转筒,所述支架一的一端沿转筒轴线延伸至转筒一端外侧并转动连接有计米轮一,所述计米轮一外周面朝向转筒轴线一侧,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架一并用于调节计米轮一中心轴线与所述穿线孔间的距离;所述压紧单元包括计米轮二、支架二,所述支架二铰接于所述转筒,所述支架二端部伸出至所述转筒一端外侧并转动连接有所述计米轮二,所述计米轮二相对于所述计米轮一对称设置于所述转筒轴线的另一侧;所述支架一与支架二之间设置有拉紧单元,所述拉紧单元用于将所述支架二朝向所述支架一转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支架一,用于检测计米轮一的转动圈数,或者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支架二,用于检测计米轮二的转动圈数。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根据线缆的线径调节角度调节机构,使得计米轮一设置于合适的位置,在通过拉紧单元调节计米轮二,使得计米轮二相对于计米轮一设置于合适位置,并由计米轮二压紧线缆,将线缆穿过穿线孔并驱动线缆运动,再驱动转筒按照线缆的节距螺旋方向、节距和线缆同步旋转,再通过传感器检测对应的计米轮一或者计米轮二的转动圈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转筒带动计米轮一和计米轮二按线缆节距螺旋方向与节距同步旋转,并由计米轮一和计米轮二贴合线缆螺旋表面滚动,能够很好地测量绞合而成的线缆的长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安装于支架一的螺栓一和螺栓二,所述螺栓一和螺栓二分别位于所述支架一与所述转筒铰接处的两侧,所述支架二开设有与所述螺栓一、螺栓二相匹配的螺纹通孔,所述螺栓一、螺栓二分别通过螺纹连接于对应的螺纹通孔中,所述螺栓一、螺栓二的轴线与转筒轴线成一斜角。本步的有益效果:通过调节螺栓一与螺栓二深入对应的螺纹通孔中的深度,从而调节支架一转动的角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宝胜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航宝胜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87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斜坡型铁路轮式可移动自动装卸平台
- 下一篇:一种中药房的药箱集成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