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液体处理装置的手持式干湿两用吸尘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14417.7 | 申请日: | 2019-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0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刘超;吕志香;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47L7/00 | 分类号: | A47L7/00;A47L9/00 |
| 代理公司: | 扬州云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9 | 代理人: | 高斯博 |
| 地址: | 22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液体 处理 装置 手持 干湿 两用 吸尘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液体处理装置的手持式干湿两用吸尘器,属于吸尘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尘器清洁度低、液体处理量小、干湿分离效果差的问题,包括吸尘器本体、吸尘罩以及液体处理装置,液体处理装置包括凸起罩,凸起罩表面开设有多道穿插口,凸起罩内部设有底板,底板尾部弧性连接有挤压板,底板和挤压板的边缘均设有滑行道,滑行道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座,吸尘罩内设有干湿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液体处理装置,利用吸收棉吸收桌面液体,提高处理的清洁度,同时利用挤压板与底板的组合使用,大幅提高液体处理量,螺旋输送叶输送湿性垃圾,令垃圾堆叠缩小体积的同时挤压液体后经水凝胶吸收,有效提高垃圾的干湿分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液体处理装置的手持式干湿两用吸尘器。
背景技术
手持式吸尘器因其体型小巧、携带及使用方便而受到广大用户的喜爱,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机带动叶片高速旋转,在密封的壳体内产生空气负压,从而令细屑等垃圾被吸入。但目前市场上的吸尘器大多仅具备垃圾吸收功能,受液体特性影响,无法有效及时处理液体,同时由于密封性的缘故,无法令湿性垃圾干湿分离,吸尘器内部组件易受湿性垃圾影响而发生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清洁度高、液体处理量大、干湿分离效果好的带有液体处理装置的手持式干湿两用吸尘器。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带有液体处理装置的手持式干湿两用吸尘器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带有液体处理装置的手持式干湿两用吸尘器,包括吸尘器本体、设于吸尘器本体前端的吸尘罩以及设于吸尘罩下方的液体处理装置,所述液体处理装置包括置于吸尘罩下方沿轴向延伸的凸起罩,所述凸起罩表面开设有多道容纳吸收棉穿插的穿插口,所述凸起罩内设有底板,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且与穿插口之间间距逐渐变大,所述底板尾部弧性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整体呈倾斜设置,其尾部设有向内弯折的弧形承接板,所述底板和承接板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所述承接板上方设有置于凸起罩侧面的流液口,所述底板和挤压板的边缘均设有滑行道,所述滑行道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中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一侧插设有推动杆,另一端设有伸缩弹簧,所述推动杆和伸缩弹簧之间设有沿空腔轴向移动的中空移动块,所述滑动座上下表面分别开设有用于连接吸收棉的连接口,所述吸尘罩内设有干湿分离装置,所述干湿分离装置包括内壁贴附有水凝胶的吸收壳、置于吸收壳内的螺旋输送叶以及设于输送叶尾部的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外周套设有容纳干杂物的杂物储存腔,所述密封盖底部与吸尘器本体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吸尘器本体沿水平方向依次设有隔离网、电机组件、出风过滤组件以及电池包。
优选的,所述电机组件和电池包之间的下方区域设有折叠式手柄。
优选的,所述凸起罩与吸尘罩穿插连接为一体。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经推动杆推动后至连接口处,移动块表面的中空口与连接口处于同一直线。
优选的,所述吸收棉顶部设有夹套,夹套两端分别设有插入连接口后得以与滑动座固定连接的弹性夹钩。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和凸起罩之间的间距逐渐变小,且两者之间的距离小于蓬松状态下的吸收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吸尘器的下方设置液体处理装置,利用吸收棉吸收桌面液体,解决了一般吸尘器利用风力吸收液体时存在的吸收不利、吸收不充分,导致液体残留的问题,提高处理的清洁度,同时利用挤压板与底板的组合使用,对吸收液体后的吸收棉进行挤压再使用,大幅提高液体处理量;
2、本实用新型利用螺旋输送叶输送湿性垃圾,令垃圾堆叠缩小体积的同时挤压液体后经水凝胶吸收,垃圾经杂物储存腔存放,有效提高垃圾的干湿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44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