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重症临床护理用投喂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414318.9 | 申请日: | 2019-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126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杨;刘昕;刘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7/00 | 分类号: | A61J7/00;A61J15/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550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症 临床 护理 投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重症临床护理用投喂装置,包括粉碎腔、导向管和投入斗,粉碎腔内经转动轴设有粉碎刀片,投入斗固接在粉碎腔顶端,粉碎腔通过连接座与导向管连通,导向管外壁固接微型气泵,微型气泵出气口套接导气管,导向管底端外壁上螺接电磁阀一,导向管底端外壁设外壁螺接缓冲短管的凸环,缓冲短管内侧壁固接电子液位计,缓冲短管底端外壁螺接电磁阀二,电磁阀二的底端套接投喂软管,投喂软管尾端套接投喂头,投喂软管外壁上套接医用塑料管,医用塑料管外壁熔接有撑开口腔用的扩撑板。本实用新型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节喂食状态,同时还具有拆卸方便,易清洗,更加卫生的优点,适合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重症监护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症临床护理用投喂装置。
背景技术
重症监护是指对收治的各类危重病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医疗技术,现代化的监护和抢救设备,对其实施集中的加强治疗和护理,以最大限度的确保病人的生存及随后的生命质量,重症病房的病人均生活不能自理,一切都需要人照顾。
目前临床上由于重症病人的特殊性,重症监护病人大都不能自主吃饭吃药,因而在每次给重症监护病人吃饭喂药时都需要多个人联合操作,这样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工作者以及患者家属增加了辅助喂饭服药难度,而且由于饭含有颗粒物体,由于重症病人没有自主吞咽功能,极易造成病人呛到气管,从而引起病情恶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临床护理用投喂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重症临床护理用投喂装置,包括粉碎腔、导向管和投入斗,所述粉碎腔内通过转动轴设置有粉碎刀片,所述投入斗固接在粉碎腔的顶端,所述粉碎腔通过连接座与导向管连通,所述导向管的外壁固接有微型气泵,所述微型气泵的出气口套接有导气管,所述导向管的底端外壁上螺接电磁阀一,并且导向管的底端外壁设置有凸环,凸环的外壁螺接缓冲短管,所述缓冲短管的内侧壁固接有电子液位计,所述缓冲短管的底端外壁上螺接电磁阀二,所述电磁阀二的底端套接有投喂软管,所述投喂软管的尾端套接有投喂头,所述投喂软管外壁上套接有医用塑料管,所述医用塑料管的外壁熔接有撑开口腔用的扩撑板。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粉碎刀片的端面开设有筛孔。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投入斗底端通过卡圈与粉碎腔顶端固接卡装。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粉碎腔的外部对应转动轴的输入端设有微型电机,所述转动轴的尾端通过轴承座与粉碎腔的内壁连接。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导向管的输入端与连接座连接处设有筛网,所述筛网的底端对应导向管呈内凹状固定连接,并且连接座与筛网固接。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缓冲短管的外侧壁螺接有进气嘴,导气管远离微型气泵的一端与该进气嘴相连接。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扩撑板对称设有两块,所述扩撑板为医用硅胶质地。
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设置,所述微型气泵、电磁阀一、电磁阀二和微型电机均连有开关,且开关连有微处理器,电子液位计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与微处理器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粉碎腔内通过转动轴设置粉碎刀片,对病人喂食药物或饭时,由投入斗将需要对重症病人喂食的药物或者饭投入粉碎腔后,微型电机运行驱动转动轴,转动轴带动粉碎刀片对药物或饭粉碎处理,粉碎刀片上开设的筛孔可对药物或饭过筛保证药物或饭粒被粉碎的效果,导向管的输入端与连接座连接处设筛网,对粉碎后的药物或饭过筛后流入导向管内,确保对重症病人喂食的药物或饭呈流食状,设置电磁阀和电子液位计,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调节喂食速度,避免食物呛到病人以及食物的浪费。本实用新型同时还具有拆卸方便,易清洗,更加卫生的优点,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43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