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篓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12676.6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91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方甘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婺源县五龙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6/04 | 分类号: | A01D46/04 |
代理公司: | 南昌卓尔精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33 | 代理人: | 陈志辉 |
地址: | 33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茶叶 采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篓,属于茶叶采摘工具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篓框、固定框和布袋,篓框为上下贯通式结构,篓框由上框、软布和下框构成,上框位于下框的正上方,并通过软布将二者连接在一起,上框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遮阳板,两块遮阳板之间留有缝隙;固定框也为上下贯通式结构,固定框的上端面边缘处设置有凸缘,固定框嵌入设置在篓框的内部,并通过凸缘搭接在下框的上端面;布袋为上端开口式,下端封闭式的“U型”结构,固定框紧贴布袋并箍在布袋的外部。该种便携式茶叶采摘篓便携程度高,并且可对内部的存储空间进行自由调节,采茶人员无需要根据采茶量携带相应大小的采摘篓,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采摘工具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篓。
背景技术
我国茶叶种植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了,茶叶也成为国内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全国各地茶叶种植面积相当大,随着这几年茶叶市场的蓬勃发展,茶叶对于农民的收入占比也逐年递增,所有茶叶也成为了农民朋友增产增收的手段之一,茶叶采摘好坏,对茶叶的质量、产量、经济效益、茶树的生长发育和寿命的长短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工采摘依然是茶叶采摘的主要方式,在采摘的过程中常用到采摘篓来盛装摘来的鲜茶叶,但是现有的茶叶采摘篓便携度不高,并且存储空间无法进行自由调节,采茶人员需要根据采茶量携带相应大小的采摘篓,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篓,该种便携式茶叶采摘篓便携程度高,并且可对内部的存储空间进行自由调节,采茶人员无需要根据采茶量携带相应大小的采摘篓,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茶叶采摘篓,包括篓框、固定框和布袋,所述篓框为上下贯通式结构,所述篓框由上框、软布和下框构成,所述上框位于所述下框的正上方,并通过所述软布将二者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框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固定安装有遮阳板,两块所述遮阳板之间留有缝隙;所述固定框也为上下贯通式结构,所述固定框的上端面边缘处设置有凸缘,所述固定框嵌入设置在所述篓框的内部,并通过所述凸缘搭接在所述下框的上端面;所述布袋为上端开口式,下端封闭式的“U型”结构,所述固定框紧贴所述布袋并箍在所述布袋的外部,所述布袋的袋口向外翻卷并将所述固定框包裹起来,同时所述布袋袋口向外翻卷的部位被夹在所述固定框和所述下框之间并向下延伸。
进一步的,两块所述遮阳板呈“倒八”状。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的左右两侧外壁均固定安装有插槽,并通过两个所述插槽连接有一根弹性带。
进一步的,所述下框和所述固定框的两个接触面均嵌入设置有磁块。
进一步的,所述布袋袋口的端部缝有呈“凸起”状的布料。
进一步的,所述布袋靠近底部的位置水平设置有呈“U型”状的拉链。
进一步的,篓框和所述固定框均由竹质材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种便携式茶叶采摘篓的结构中包含了软布和布袋,这些结构可以使得整个采摘篓能够进行压缩和形变,能够缩小采摘篓的体积,减小采摘篓所占空间,从而实现了很高的便携程度,并且布袋的存储空间大小可以根据茶叶采摘量来进行自由调节,采茶人员无需再特意携带相应大小的采摘篓,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篓框和固定框分离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中:1、篓框;101、上框;1011、遮阳板;1012、插槽;1013、弹性带;102、软布;103、下框;2、固定框;3、布袋;301、拉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婺源县五龙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婺源县五龙山有机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1267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植物景观盆
- 下一篇:一种用于包装化妆品的防撞瓦楞纸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