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佛珠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9367.3 | 申请日: | 2019-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96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史立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立峰 |
主分类号: | A44C23/00 | 分类号: | A44C2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维创品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39 | 代理人: | 余丽霞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佛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佛珠,包含珠体,在所述珠体上开设有六个沉头盲孔,所述的六个沉头盲孔分设在所述珠体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顶点处,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的孔底部位均设有一个微雕佛像,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的沉头部位均设有一个放大镜镜片,每个放大镜镜片的外表面均与珠体外表面平齐或凸出0.1mm~1mm。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长,观赏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品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佛珠。
背景技术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在僧俗间广泛使用。佛珠本称念珠,起源于持念佛法僧三宝之名,用以消除烦恼障和报障。通常可分为持珠、佩珠、挂珠三种类型。以上三种类型的佛珠均是成串设置(即通过绳子把多颗佛珠串在一起),且大都是用于佩戴在手上或脖颈上,作为手链或挂链使用。但无论是作为手链或挂链使用,佩戴在手上或脖颈上,佛珠表面不可避免的会与外物接触,发生磨损或腐蚀,例如,与漂浮在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物、手部、脖颈处皮肤或衣物发生接触磨损,或者被漂浮在空气中的水分或手部汗水侵染腐蚀,导致佛珠表面的佛像纹理图案失去光泽或模糊不清,进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佛珠,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佛珠,包含珠体,在所述珠体上开设有六个沉头盲孔,所述的六个沉头盲孔分设在所述珠体前、后、左、右、上、下六个顶点处,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的孔底部位均设有一个微雕佛像,在每个所述沉头盲孔的沉头部位均设有一个放大镜镜片,每个放大镜镜片的外表面均与珠体外表面平齐或凸出0.1mm~1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微雕佛像均采用微雕技术雕刻而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放大镜镜片均采用嵌设的方式固定在对应沉头盲孔的沉头部位,且每个放大镜镜片四周均还采用密封胶与对应沉头盲孔的沉头部位四周相密封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每个所述沉头盲孔孔底部位的微雕佛像的纹理图案均相同或均不同。
上述技术方案中,位于每个所述沉头盲孔沉头部位的放大镜镜片均采用无机玻璃或有机玻璃制成。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沉头盲孔沉头部位的直径d1为4.5mm~5.5mm,其余部位的直径d2均为2.5mm~3.5mm,孔深h为10mm~20mm。
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所述放大镜镜片的放大倍数为15倍~2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将佛像纹理图案设置在佛珠内部,能有效避免佛像纹理图案被磨损,提高了佛珠的使用寿命;
(2)通过放大镜将佛像纹理图案封存在佛珠内部,放大镜一方面可以用于隔绝外部漂浮在空气中的水分、粉尘、颗粒杂质、以及人体汗水进入佛珠内部,污染或腐蚀佛像纹理图案,进一步提供佛珠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可用于放大封存在佛珠内部的佛像,使得佛珠具有很好的观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珠体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说明:1、珠体;2、沉头盲孔;3、微雕佛像;4、放大镜镜片;5、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立峰,未经史立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9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穿脱的医疗用病服
- 下一篇:一种无公害蔬菜种植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