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7040.2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8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明;刘方军;文雄伟;李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K1/18 | 分类号: | H05K1/18;H05K1/11;H05K5/00;H05K5/02;H01F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陈建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源 植入 医疗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具有可拆卸的两层,其中第一层内具有用于容纳硬线路板的第一容纳槽,第二层内具有用于容纳线圈的第二容纳槽;硬线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容纳槽内;线圈,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容纳槽内;刚性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两端分别与所述线圈和所述硬线路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相比于以往柔性连接件的表贴连接,具有更加便于拆卸和拆卸后不易损坏的优点,因此能够实现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的多次拆装,便于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的维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入式医疗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以及该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的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人体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Active Implantable Medical Device,AIMD) 是一种安装于用户身体内部的医疗器械,这种设备内部具有电池,硬线路板(设有传感器、芯片等元件),AIMD依靠设定的程序和运行参数来实现相应的疗法,这些运行参数可以按照用户的病症情况采用不同的设置。因为用户病因、病情不相同,因此不同的用户体内安装的有源植入式医疗设备,一般具有不同的运行状态,这些运行状态体现在有源植入医疗仪器的电池电压、运行时间、功率、电流的大小、频率等很多方面。为了确保植入部的稳定性、安全性和长期可靠性,通常需要对植入部进行全面测试,尤其是需要对植入部的硬线路板进行全面检测。
现有技术的有源植入装置,由于追求植入装置体积最小化,硬线路板和线圈常用的采用软连接板连接,有两种组装方式,一是先将线圈与软连接板连为一体,硬线路板进行单独测试,硬线路板测试完成后,再将软连接板与硬线路板连接;二是先将硬线路板与软连接板连接,硬线路板与软连接板一同进行测试,然后再将软连接板与线圈连接。
上述无论采用哪种连接工艺,都无可避免的要用到软连接板,而由于将软连接板与线圈或硬线路板焊接连接后,再经过涂胶固定,软连接板不便于拆卸,检测不合格拆卸后容易造成整个装置的损坏。另外,软连接板进行焊接后,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对存储时间和保存条件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使有源植入式式装置能够便于进行多次拆装,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采用软连接板连接的有源植入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上述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的组装方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源植入式医疗装置包括:
壳体组件,具有可拆卸的两层,其中第一层内具有用于容纳硬线路板的第一容纳槽,第二层内具有用于容纳线圈的第二容纳槽;
硬线路板,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容纳槽内;
线圈,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容纳槽内;
刚性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之间,两端分别与所述线圈和所述硬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刚性连接件与所述框架通过定位结构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硬线路板上具有用于插入所述刚性连接件的插入孔。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刚性连接件包括:
第一连接段,位于一端,为直段,通过插入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一层中的硬线路板的所述插入孔进行固定,并与所述硬线路板电连接;
第二连接段,位于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为直段,通过插入所述壳体组件进行固定,并穿过所述壳体组件伸入至所述壳体组件的第二层,用于与所述线圈电连接;
弯折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和所述第二连接段之间,为弯折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组件包括:
上盖,具有用于容纳框架的凹槽,并与所述框架的外壁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70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乙炔聚反应气的盐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快速收线装置的电调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