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腔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3867.6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447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潘徐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潘徐彪;郭伟胜;李向玉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5/10;A61B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康震 |
地址: | 450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腔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体腔引流管,属于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如下,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前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引流孔,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袋,且引流袋的袋口与管体连通,所述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管状的气囊,且气囊的内壁固定贴合到管体的外壁上,所述管体插入到体腔内后,气囊靠近引流孔的一端伸入到体腔内,气囊远离引流孔的一端处于体腔外部,所述气囊靠近引流袋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手术中对皮肤全层制造的局部通道直径过大,而引流管直径相对较小时,在引流过程中会造成体腔积液通过引流管周围间隙渗漏出来的问题,且可对出血渗血的组织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体腔引流管。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体腔引流管是我们最长见到的医疗产品之一,其临床应用领域颇为广泛,如胸腔或腹腔大量积液时,需对胸腔、腹腔进行穿刺术并留置引流管,胸腔、腹腔手术后常规留置引流管以观察有无术后出血、渗液等。
目前体腔引流管的留置方法主要通过利用锐利器械如手术刀片、止血钳、穿刺针和导丝等器具从皮肤一侧穿透皮肤全层造成局部皮肤通道,进而将体腔引流管的一端通过该通道放置于体腔内,以将患者体腔中的积液排出。
但是在通过锐利器械打通皮肤全层所制造的局部通道直径过大,而引流管直径相对较小时,这样在引流过程中会造成腹腔积液通过引流管周围间隙渗漏至其他地方,增加局部感染几率;另外在术中应用手术刀片和止血钳制造局部通道时难免损伤皮下血管,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术后患者引流管口渗血的情况发生,此时如果发生引流管直径小于引流通道直径时,则出血量更多,出血时间更长;即使使用小于引流管直径的穿刺针+导丝进行置管,当患者胸腔或者腹腔大量积液时,由于体腔积液量大,压力增高,造成体腔内积液通过管周间隙大量渗出,会给病患造成巨大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体腔引流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手术中对皮肤全层制造的局部通道直径过大,而引流管直径相对较小时,在引流过程中会造成体腔积液通过引流管周围间隙渗漏出来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体腔引流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前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引流孔,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引流袋,且引流袋的袋口与管体连通,所述管体的外壁上设置有管状的气囊,且气囊的内壁固定贴合到管体的外壁上,所述管体插入到体腔内后,气囊靠近引流孔的一端伸入到体腔内,气囊远离引流孔的一端处于体腔外部,所述气囊靠近引流袋的一端设置有进气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组件包括设置到气囊靠近引流袋一端充气管和充气阀,所述充气管的一端与气囊连通,充气管另一端与充气阀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为无菌塑料薄膜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靠近引流袋的外壁上设置有锁定绳,且充气阀通过锁定绳捆绑固定到管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袋的袋口上连接有塑料软管,所述塑料软管的端部连接有接头管,且接头管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管体设置有引流带一端的连接有接口管,所述接口管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接头管螺纹连接到接口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塑料软管上设置有负压引流球,且负压引流球与塑料软管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在管体上设置的气囊和进气组件,当对患者皮肤上开设的局部通道的直径大于管体的直径时,通过向气囊充气,使气囊的外壁边缘与管周组织紧密结合,减小管体周围间隙,可阻挡体腔内的积液沿着管体的外壁向外部渗透,另外可利用气囊压迫管周组织,对出血渗血的组织起到压迫止血的作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潘徐彪;郭伟胜;李向玉,未经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潘徐彪;郭伟胜;李向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38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