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容器自动装卸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1293.9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84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甘勇;张秋锋;于江豪;栾俊凯;贾崔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47/04 | 分类号: | B65G47/04;B65G47/90;B65G65/23;B65G15/58;B65G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石燕妮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器 自动 装卸 一体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容器自动装卸一体化装置,所述载物台固定在所述架体上用以放置容器,通过所述顺序控制器和所述角度控制器控制所述数字舵机驱动所述机械手,完成对盛满液体容器的夹取并置于所述传动机构上,在所述传动机构的带动下将该容器移动至下一个位置并倾倒容器中的液体,同时所述顺序控制器控制所述处理机构对其内部附着的水分进行清除烘干,以备所述机械手再次夹取,与此同时将干净的空容器在所述载物台上进行补位,通过信号指令的发送,测量装置再次启动进入测量工作,该装置的设计通过把控测量和装卸的时间,解决了目前无损测量过程中人工装卸容器时存在效率低,难以把控再次测量的时间,影响无损测量连续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装卸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容器自动装卸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含有内部轮廓的机械零件的测量,存在光学测量的盲点,国内外还没有一种理想的测量方法对其进行测量与重构,基于网格片层体积测量的三维无损测量方法的提出,实现了对所有不溶于水且带有通孔内部轮廓的复杂形状材料的测量,其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该三维无损测量装置由精密运动控制系统和精密体积测量系统组成,而在精密体积测量系统的自动测量过程中,当盛放液体的容器总体质量在接近精密电子分析天平量程时,需要控制系统停止测量并保存现场数据,然后对盛满液体的容器进行更换,新容器更换好后精密电子分析天平把此时的测量数据发给计算机保存和处理,并启动测量控制系统继续进行测量,直到测量完毕,但在测量过程中,对液体容器的装卸和更换不能进行高精度连续作业,不能保证实验进行的连续性,使测量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自动装卸一体化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测量过程中,对液体容器的装卸和更换不能进行高精度连续作业,不能保证实验进行的连续性,使测量效率降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容器自动装卸一体化装置,包括架体、载物台、装卸机构、传动机构、处理机构和电气控制柜,所述载物台固定在所述架体上用以放置容器,所述装卸机构与所述架体滑动连接,并夹持所述载物台上的容器,且位于所述载物台的上方,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架体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架体远离所述载物台的一侧,且位于所述装卸机构的下方,所述处理机构与所述传动机构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传动机构远离所述装卸机构的一侧,且朝向所述传动机构,所述电气控制柜与所述装卸机构电连接,并与所述传动机构电连接,且与所述处理机构电连接,所述电气控制柜还位于所述处理机构远离所述传动机构一侧;所述装卸机构包括驱动组件和机械手,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架体远离所述载物台的上表面,所述机械手与所述驱动组件固定连接,并夹持所述载物台上的容器,转运至所述传动机构;所述电气控制柜包括顺序控制器和角度控制器,所述顺序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并用以执行编写的程序对所述机械手进行顺序控制,所述角度控制器与所述驱动组件电连接,并用以控制所述机械手旋转角度。
其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滚珠丝杆直线模组和数字舵机,所述滚珠丝杆直线模组与所述架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架体远离所述载物台的上表面;所述数字舵机与所述机械手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机械手的内部。
其中,所述机械手包括机械手臂和机械夹爪,所述机械手臂与所述滚珠丝杆直线模组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滚珠丝杆直线模组远离所述架体的一端;所述机械夹爪与所述机械手臂转动连接,并与所述数字舵机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机械手臂远离所述滚珠丝杆直线模组一端。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运输轨和步进电机,所述运输轨与所述架体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架体远离所述载物台的一侧,且位于所述滚珠丝杆直线模组的下方;所述步进电机与所述运输轨配合,并位于所述运输轨的内部。
其中,所述处理机构包括蓄液组件和烘干器,所述蓄液组件与所述运输轨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运输轨远离所述机械手臂的底部;所述烘干器与蓄液组件固定连接,并朝向所述运输轨的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12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