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透析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1400215.7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29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发明(设计)人: | 韩鸿宾;和清源;卢嘉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汉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28 | 代理人: | 刘子文;汪恺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析 | ||
微透析针,包括管状针体(10)、密封件(20)、管状封套(30)和第一导流管(41)。管状针体在长度方向(L)上具有相互背离的导流端(11)和透过端(12)。透过端具有透过部(13)。密封件连接透过端且位于透过部的在该长度方向上远离导流端的一侧。管状针体与密封件围成容腔(50)。管状封套套设于管状针体。管状针体能够沿该长度方向及其反方向相对于管状封套运动,以使透过部自管状封套的封闭端(31)伸出或缩回管状封套。密封件能够在透过部缩回管状封套后密封封闭端。第一导流管穿设并固定于管状针体的导流端。该微透析针可便于控制渗透的进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透析针,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控制渗透的进程的微透析针。
背景技术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生物采样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将一个具有透析作用且充满透析液的微透析针置于生物体内,当透析液与生物体内的体液进行物质交换后测定透析液内的化学物质含量,以此来分析生物体的体液情况。同时,微透析针也可以用作生物体给药,可将药物缓慢、直接地作用于靶器官。传统的微透析针在置于生物体内后就无法控制渗透的进程,只能通过拔出微透析针来中止渗透,操作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透析针,其可便于控制渗透的进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透析针,其包括一个管状针体、一个密封件、一个管状封套和一个第一导流管。管状针体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互背离的一个导流端和一个透过端。透过端具有一个透过部。密封件连接透过端,且位于透过部的在该长度方向上远离导流端的一侧。管状针体与密封件围成一个容腔。管状封套套设于管状针体。管状针体能够沿该长度方向及其反方向相对于管状封套运动,以使透过部自管状封套的一个封闭端伸出或缩回管状封套。密封件能够在透过部缩回管状封套后密封封闭端。第一导流管穿设并固定于管状针体的导流端。
该微透析针可便于控制渗透的进程。
在微透析针的另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透过部设置为沿该长度方向延伸的管状。密封件连接透过部的在该长度方向上远离导流端的一端。
在微透析针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管的位于容腔的一端固定连接密封件。第一导流管连接密封件的一端具有一个连通容腔和第一导流管内部的开口。在一个垂直于该长度方向的方向上,开口与透过部相对设置。
在微透析针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流管设置有数个开口。数个开口沿第一导流管的绕该长度方向的周向均匀分布。
在微透析针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微透析针还包括一个第二导流管。第二导流管设置于导流端且连通容腔。
在微透析针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微透析针还包括一个第一操作柄和一个第二操作柄。第一操作柄固定连接管状针体。第二操作柄固定连接管状封套。
在微透析针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柄和第二操作柄在该长度方向上错开设置。
在微透析针的又一种示意性的实施方式中,透过部为半透膜。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微透析针的一种示意性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微透析针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微透析针的剖示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微透析针的变化状态图。
标号说明
10 管状针体
11 导流端
12 透过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4002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角度可调节功能的机械起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消化内科进食护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