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洁净厂房采用铰接剪力墙解决微振的实施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6049.8 | 申请日: | 201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62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锡伟;黄维;朱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王岗 |
地址: | 61005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洁净 厂房 采用 铰接 剪力 解决 实施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洁净厂房采用铰接剪力墙解决微振的实施结构,其特征在于:剪力墙与其四周的混凝土柱、梁交接处设置非抗弯连接钢筋;同时需要在剪力墙与砼柱交界处设置控制缝,砼浇筑成型后再采用柔性材料PE棒封堵控制缝。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传统上下端固结剪力墙的抗震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非抗弯连接钢筋和控制缝,使剪力墙在地震荷载作用时水平刚度可弱化直至退出工作,正常工作时能提供足够的水平刚度,该办法能在确保满足微振动环境的同时,大幅减小剪力墙截面及配筋,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剪力墙施工相关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洁净厂房采用铰接剪力墙解决微振的实施结构。
背景技术
电子高科技洁净厂房中有大量对环境微振动有较高要求的精密设备和仪器,为了确保满足这些精密设备及仪器的微振动环境要求,建筑结构中需要采取能减弱环境振动影响的各种措施,其中主体结构中设置混凝土剪力墙就是最为有效的防微振措施之一。传统洁净厂房中设置上下端固结的剪力墙,虽然能很好地解决微振需求,但同时该剪力墙需承担地震荷载,往往导致剪力墙截面及配筋很大,施工困难,也使建设成本大幅升高。因此在设置剪力墙以确保满足微振动环境的同时,采取结构措施来解决传统上下端固结剪力墙方案所带来的抗震问题是本专利的核心。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洁净厂房采用铰接剪力墙解决微振的实施结构,能够解决传统上下端固结剪力墙的抗震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非抗弯连接钢筋和控制缝,使剪力墙在地震荷载作用时水平刚度可弱化直至退出工作,正常工作时能提供足够的水平刚度,该办法能在确保满足微振动环境的同时,大幅减小剪力墙截面及配筋,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洁净厂房采用铰接剪力墙解决微振的实施结构,其特征在于:剪力墙与其四周的混凝土柱、梁交接处设置非抗弯连接钢筋;同时需要在剪力墙与砼柱交界处设置控制缝,砼浇筑成型后再采用柔性材料PE棒封堵控制缝。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种洁净厂房采用铰接剪力墙解决微振的实施结构,能够解决传统上下端固结剪力墙的抗震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非抗弯连接钢筋和控制缝,使剪力墙在地震荷载作用时水平刚度可弱化直至退出工作,正常工作时能提供足够的水平刚度,该办法能在确保满足微振动环境的同时,大幅减小剪力墙截面及配筋,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和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图1是剪力墙与混凝土柱铰接连接做法示意图;
图2剪力墙与混凝土梁铰接连接做法示意图。
其中:非抗弯连接钢筋1,控制缝2,剪力墙钢筋3,混凝土柱4,混凝土梁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1-图2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在此提供一种洁净厂房采用铰接剪力墙解决微振的实施结构,剪力墙与其四周的混凝土柱、梁交接处设置非抗弯连接钢筋1;同时需要在剪力墙与砼柱交界处设置控制缝2,砼浇筑成型后再采用柔性材料PE棒封堵控制缝。混凝土墙水平、纵向钢筋不伸入其中。
实施方式1,如图1所示,在混凝土柱内设置非抗弯连接钢筋与剪力墙连接,同时需要在剪力墙与砼柱交界处设置控制缝,砼浇筑成型后再采用柔性材料PE棒封堵控制缝。
同样,实施方式2,如图2所示,在混凝土梁内设置非抗弯连接钢筋与剪力墙连接,同时需要在剪力墙与混凝土梁交界处设置控制缝,砼浇筑成型后再采用柔性材料PE棒封堵控制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60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墨烯发热膜焊接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学全检手机前壳平面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