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插口水泥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5175.1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24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东;曹爱清;吕宝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密云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5/10 | 分类号: | F16L25/10;F16L25/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15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口 水泥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插口水泥管,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水泥管本体,水泥管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承口和插口,所述插口的端面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容纳槽,所述承口与第一容纳槽贴靠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容纳槽相互配合的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同时插设有一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相互配合的环形的防水垫。本实用新型优点是:增强水泥管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减少连接处漏水现象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排水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承插口水泥管。
背景技术
水泥管道又称水泥压力管、钢筋混凝土管,它可以作为城市建设建基中下水管道,以及一些特殊厂矿里使用的上水管。水泥管道一般可以分为:平口水泥管、柔性口水泥管、承插口水泥管等。
在现有的混凝土管对接中,需加钢丝网抹带,即放钢丝网后用砂浆对接口进行抹带。首先把混凝土平口管端部位凿毛,把高分子防水卷材裁剪,粘合剂用水、107胶和水泥搅匀的水泥浆;然后将平口混凝土管道按放线位置排放到位,把高分子防水卷材在接口处从管底穿过,将水泥浆浇到卷材和管道的连接面处,然后用水泥浆将卷材一头粘到管道,另外一头压在上面;最后再粘贴一层高分子防水卷材。
若采用上述的混凝土管的对接方式,操作流程过于繁琐,而且对接后还需等待砂浆等材料风干后才能使混凝土管起到良好的防水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插口水泥管,其优点是:增强水泥管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减少连接处漏水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承插口水泥管,包括水泥管本体,水泥管本体两端分别设置有承口和插口,所述插口的端面上开设有环形的第一容纳槽,所述承口与第一容纳槽贴靠的端面上开设有与第一容纳槽相互配合的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内同时插设有一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相互配合的环形的防水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水泥管本体的插口与另一水泥管本体的承口相互插接时,工作人员可以先将防水垫卡入到第一容纳槽内,随着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相互对接,使得防水垫的另一端可以嵌入到第二容纳槽内部。进而使得防水垫可以同时位于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之间,并且使防水垫和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的内壁紧密贴合,从而使得防水垫可以对承插口水泥管的连接处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泥管本体插口的端面上向水泥管本体承口方向开设有一环形的第一隔离槽,第一隔离槽将第一容纳槽和水泥管内壁相互连通;所述水泥管本体第二容纳槽开设的端面上还开设有一与第一隔离槽相互对应的第二隔离槽,第一隔离槽和第二隔离槽内同时设置有一与防水垫可拆卸连接并对第一隔离槽和第二隔离槽封挡的隔离垫。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隔离垫的设置进一步强化了承插口水泥管的连接处的防水性能,当水泥管本体内部有水通过时,水会传给隔离垫一个向防水垫的压力,从而使得隔离垫与防水垫的贴合更加紧密,并且隔离垫将水流的压力传给防水垫,使得防水垫可以更加紧密的贴靠在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的内壁上,从而加强了防水垫的防水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离垫内外周面固接有若干卡扣,对应防水垫的内周面上开设有若干用于卡扣卡入的卡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卡扣与卡槽的相互配合,对隔离垫与防水垫起到了连接作用,而且卡扣设置有若干个,增加了隔离垫与防水垫的连接点,提高了隔离垫与防水垫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扣包括固接在隔离垫外周面的连接柱,以及固接在连接柱端部的插接球;所述卡槽包括开设在防水垫(4)内周面上的滑移槽和与滑移槽相互连通用于卡设插接球的球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扣和卡槽相互插接时,插接球对卡扣插入到滑移槽内起到了导向的作用,并且插接球位于球槽内并与滑移槽相互卡设,使得卡扣和卡槽的卡设更加紧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密云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密云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51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