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压轴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4857.0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61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约;游晴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7/24 | 分类号: | F16C17/24;F16C4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压轴承结构,包括轴承本体、转轴孔、至少一个导油沟槽、第一识别凸缘以及第二识别凸缘。转轴孔设置于轴承本体的中心,所述导油沟槽设置于转轴孔的内壁,所述导油沟槽呈V型,所述导油沟槽具有一个沟槽方向。第一识别凸缘设置于轴承本体的一端,第二识别凸缘设置于第一识别凸缘上,第一识别凸缘及第二识别凸缘用于识别沟槽方向,以便利于组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压轴承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经由流体通过轴承与转轴之间,由于流动速度变化而产生压力场,使得转轴能够稳定转动且未与轴承接触的轴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动压轴承是于轴承本体的内表面或转轴的外表面设置导油沟槽,当润滑流体在转轴与轴承本体之间流动时可集中形成压力,藉由油膜的支撑力量,使得转轴旋转时不会接触转轴孔的内壁,因此可避免转轴与轴承本体相互碰撞而磨损,进而减少噪音与震动产生,成为现今信息产品所常用的轴承技术。然而,现有的动压轴承无识别性,难以辨识导油沟槽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因此不便于组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压轴承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压轴承无识别性,难以辨识导油沟槽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不便于组装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压轴承结构,包括:
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及第二端;
转轴孔,所述转轴孔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中心;
至少一个导油沟槽,所述导油沟槽设置于所述转轴孔的内壁,所述导油沟槽呈V型,所述导油沟槽具有一个沟槽方向;
第一识别凸缘,所述第一识别凸缘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识别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径;
第二识别凸缘,所述第二识别凸缘设置于所述第一识别凸缘上,所述第二识别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识别凸缘的外径,所述第一识别凸缘及所述第二识别凸缘用于识别所述沟槽方向。
优选地,所述沟槽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优选地,所述轴承本体的第二端形成一个固定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动压轴承结构,包括:
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及第二端;
转轴孔,所述转轴孔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中心,所述转轴孔贯穿至所述轴承本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至少一个导油沟槽,所述导油沟槽设置于所述转轴孔的内壁,所述导油沟槽呈V型,所述导油沟槽具有一个沟槽方向;
第一识别凸缘,所述第一识别凸缘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第二端,所述第一识别凸缘的外径小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径;
至少一个识别凹槽,所述识别凹槽呈环状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壁,所述第一识别凸缘及所述识别凹槽用于识别所述沟槽方向。
优选地,所述沟槽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优选地,所述轴承本体的第二端形成一个固定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动压轴承结构,包括:
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端及第二端;
转轴孔,所述转轴孔设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中心,所述转轴孔贯穿至所述轴承本体的第一端及第二端;
至少一个导油沟槽,所述导油沟槽设置于所述转轴孔的内壁,所述导油沟槽呈V型,所述导油沟槽具有一个沟槽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48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电检修用辅助升降台
- 下一篇: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钢筋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