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浮筒式生物填料挂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3015.3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95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池鸿;左小益;王晓;吴文欢;钱佳欢;陈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浮筒 生物 填料 膜结构 | ||
一种浮筒式生物填料挂膜结构,包括:浮筒、固定基础结构和仿生水草。浮筒与仿生水草一端连接,仿生水草的另一端与固定基础结构的顶端连接,固定基础结构的底端与河床底部连接。其中,固定基础结构包括:固定管和顶端连接件。本实用新型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满足河道行洪时抵御洪水的要求,也能够为微生物发挥水质净化作用提供载体,有助于生物膜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筒式生物填料挂膜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关于黑臭河道的河道原位强化净化技术包括河道原位强化净化生物膜、生态浮岛、曝气富氧等。针对水深超过2m,不适宜大规模沉水植物生长的河道,可以采用河道原位强化净化生物膜用于河道水质强化净化,河道原位强化净化生物膜布置在水中,表面的生物膜会随着时间的累计不断增加,生长出生物膜的生物绳类似于沉水植物,能够随着水流而波动,类似于水草,可以发挥净化作用,且不需要光合作用维持生长,可用于河道水体较深的区域和透明度较低区域。
在河道行洪时,针对河道原位强化生物膜净化技术的安装固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道原位净化生物膜的安装固定既要满足水质净化的要求,还要满足在河道行洪时,能够保持悬浮状态和不被水流冲刷带走。
目前,河道原位净化生物膜的安装固定方式包括上浮式安装和沉底式安装,其中,上浮式安装适用于静态水体,在河道整治要求日益提高的条件下,寻求一种既能满足河道行洪要求,又能起到河道水质净化作用的河道原位生物膜强化净化的沉底式安装固定方式日益重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做出了一系列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浮筒式生物填料挂膜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和不足。
一种浮筒式生物填料挂膜结构,包括:浮筒、固定基础结构和仿生水草,所述浮筒与仿生水草一端连接,所述仿生水草的另一端与固定基础结构的顶端连接,所述固定基础结构的底端与河床底部连接;
其中,所述固定基础结构包括:固定管和顶端连接件,所述固定管左右对称设置,所述固定管顶端设有顶端连接件,所述顶端连接件与仿生水草连接,所述固定管的底端埋设于河床底部。
进一步,所述浮筒包括:筒体、固定悬挂结构和安装环,所述筒体下端设有固定悬挂结构,所述固定悬挂结构上设有安装环。
进一步,所述仿生水草包括:生物绳、水草本体和悬挂绳,所述生物绳的一端与安装环连接,所述水草本体设于生物绳表面,所述生物绳的另一端与悬挂绳连接,所述悬挂绳的左右两端与顶端连接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满足河道行洪时抵御洪水的要求,也能够为微生物发挥水质净化作用提供载体,有助于生物膜的生长。克服了一般生物膜安装固定方式无法抵御河道行洪要求的缺点,可用于河道、湖泊水体的原位强化净化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仿生水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浮筒100、筒体110、固定悬挂结构120和安装环130。
固定基础结构200、固定管210和顶端连接件220。
仿生水草300、生物绳310、水草本体320和悬挂绳33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3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