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体器官灌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92796.4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108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唐均匀;陈静瑜;卢艳;卫栋;张勃;刘峰;区焕财;周鹏;魏晓磊;胡艳;袁景泉;林祥华;王瑞彬;杨振坤;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无锡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01N1/02 | 分类号: | A01N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张捷美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器官 灌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离体器官灌注装置,离体器官灌注装置包括:壳体、灌注组件、换热组件和控制器;灌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泵,第一动力泵的输出端用于与容器的动力泵头连接,以提供向离体器官灌注灌注液的动力;换热组件包括恒温箱和第二动力泵,恒温箱用于容置换热液,恒温箱内设有用于加热换热液的加热件,恒温箱与容器通过管路连通形成用于对灌注液进行热交换的循环换热管路,第二动力泵用于向换热液提供循环流动的动力,第一动力泵、第二动力泵和加热件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上述离体器官灌注装置通过持续向离体器官灌注灌注液,以在常温环境下实现离体器官的长时间保存,提升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体器官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当前制约肺移植发展的主要障碍是供肺短缺、受者死亡率高、术后早期原发性植物失功、慢性排斥反应等。供肺的保存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移植手术的成功与失败。
传统的离体器官保存方法是低温静态保存方法。低温静态保存方法通过低温降低器官能耗,从而延长器官保存时间,具有简便安全、价格低廉等优点。
但是,长时间的低温环境,会引起离体器官上组织细胞受到损害、器官缺血等问题,从而降低了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离体器官灌注装置,通过持续向离体器官灌注灌注液,以在常温环境下实现离体器官的长时间保存,进而有效避免低温环境所带来的诸如组织细胞受到损害、器官缺血等问题,提升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体器官灌注装置,所述的离体器官灌注装置包括:壳体、灌注组件、换热组件和控制器;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容置所述灌注组件的第一内腔和用于容置所述换热组件的第二内腔;所述灌注组件包括第一动力泵,所述第一动力泵的输出端用于与容器的动力泵头连接,以提供向离体器官灌注灌注液的动力;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恒温箱和第二动力泵,所述恒温箱用于容置换热液,所述恒温箱内设有用于加热所述换热液的加热件,所述恒温箱与所述容器通过管路连通形成用于对所述灌注液进行热交换的循环换热管路,所述第二动力泵用于向所述换热液提供循环流动的动力,所述第一动力泵、所述第二动力泵和所述加热件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上述离体器官灌注装置与背景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将离体器官放置在容器中,并将动力泵头与离体器官管路连通形成循环灌注管路,之后将动力泵头与第一动力泵的输出端连接,再将恒温箱与容器管路连通形成循环换热管路,接着接通电源,控制器控制第一动力泵和第二动力泵启动,第一动力泵驱动灌注液在上述循环灌注管路中循环流动,从而实现持续向离体器官灌注灌注液,同时,灌注液在容器内与换热液进行热交换,以使灌注液的温度与离体器官相适宜,以在常温环境下实现离体器官的长时间保存,进而有效避免低温环境所带来的诸如组织细胞受到损害、器官缺血等问题;同时,通过第一动力泵驱动灌注液循环流动,能够有效去除离体器官中的血栓、炎症因子或其他异物有害物质,进而可维持离体器官的功能血管通畅,从而可改善诸如肺水肿、提高心肺氧合能力等,并可以以对离体器官进行修复治疗,降低术后移植物失功的风险,有效提升供体器官的利用率以及移植手术的成功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灌注组件还包括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灌注液的温度,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和\或,所述恒温箱内设有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换热液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离体器官为离体肺脏,所述离体器官灌注装置还包括呼吸组件,所述壳体内还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呼吸组件的第三内腔,所述呼吸组件包括呼吸机,所述呼吸机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呼吸机设有供气接口和回气接口,所述供气接口、所述离体肺脏的气管和所述回气接口依次管路连通形成循环呼吸气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无锡市人民医院,未经广东顺德工业设计研究院(广东顺德创新设计研究院);无锡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927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