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冷却管路和电池包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9187.3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009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起;张旭;王柱伟;黎书杰;王宇;王娟;张爱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鹏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35;H01M10/6568;F17D1/08;F17D3/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董艳芳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冷却 管路 冷却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冷却管路和电池包冷却系统,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本公开提供的电池包冷却管路和电池包冷却系统,包括主管路与多个分支管路,各分支管路分别与主管路连通,并与各子电池包连接,使得主管路中的冷却液能够分流进入各分支管路,通过各分支管路对各子电池包进行冷却,从而能够便捷地对电池包实现快速散热,冷却效率高且冷却均匀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管路和电池包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未来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电动汽车,其电池包内的温度环境对动力电池的整体性能,包括电池的容量、功率、充放电效率、安全性和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通过引入热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低温加热、高温散热以及保温管理。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动车采用的是单电池包结构设计方案,但是将这种设计方案应用于一些大型车上(大巴、货车),则需要增加电芯数量,以提高功率,随着电芯数量的增加,将会造成电池包体积庞大,从而导致电池包散热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冷却管路和电池包冷却系统。
本公开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管路,包括主管路与多个分支管路;
各所述分支管路分别与所述主管路连通,并与各子电池包连接,所述主管路中的冷却液能够分流进入各所述分支管路,以对各所述子电池包进行冷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路包括进水管路以及回水管路,多个所述分支管路包括多个进水分支管路以及多个回水分支管路;
各所述进水分支管路分别与所述进水管路连通,并与各所述子电池包连接,用于将所述进水管路中的冷却液输送到各所述子电池包;
各所述回水分支管路分别与所述回水管路连通,并与各所述子电池包连接,用于将流经各所述子电池包的冷却液输送至所述回水管路。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路包括多个第一支管,各所述第一支管依次首尾连通,各所述进水分支管路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支管连通;
所述回水管路包括多个第二支管,各所述第二支管依次首尾连通,各所述回水分支管路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支管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包冷却管路还包括多个第一接头;
各所述第一支管通过各所述第一接头依次首尾连通,各所述进水分支管路通过各所述第一接头分别与各所述第一支管连通;
各所述第二支管通过各所述第一接头依次首尾连通,各所述回水分支管路通过各所述第一接头分别与各所述第二支管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管路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二接头;
所述进水管路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所述第二接头与水泵连接;
所述回水管路的一端通过另一个所述第二接头与散热器连接,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水泵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包冷却管路还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
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回水管路,用于检测所述回水管路中冷却液的温度信息;
各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所述进水管路,用于检测所述进水管路中冷却液的压力信息;
各所述温度传感器、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使得所述控制系统在接收到各所述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温度信息以及各所述压力传感器反馈的压力信息后,根据所述温度信息以及所述压力信息对冷却液的流量进行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鹏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鹏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91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