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推拿棒杵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8700.7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23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庆县中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A61H23/06;A61M35/00;A61M37/00 |
代理公司: |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 53207 | 代理人: | 董建国 |
地址: | 675999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推拿 组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推拿棒杵组件,包括采用桑树枝或香樟树枝制作而成的平头棒杵,采用桂枝或苏木枝制作而成的尖头棒杵,采用杨柳树枝或侧柏树枝制作而成的圆头棒杵,采用降香木制作而成的推板。棒杵疗法工具简单,随手可及,操作简便易行,省时省力,兼针灸推拿之长,老弱妇孺无忌。在缺医少药、缺乏医疗资源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很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是边疆少数民族养生保健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本实用新型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据中医原理及棒杵推拿过程中人体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一组科学合理的推拿棒杵组件,以及使用该组件进行系统、科学的推拿手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按摩、推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医推拿棒杵组件。
背景技术
棒杵推拿是滇西南边陲地区苗族、傈僳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傣族等少数民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在休息、闲暇时候利用随手可得的当地各种木材进行简单加工制作或锄头柄、刀柄等圆木,在人体肌肉相对丰厚的部位采用㨰揉、按跷、推擦、敲击等手法并敷于特定介质,进行按摩、推拿养生保健的一种简便易行的中医按摩、推拿。
简单时,在田边地头选用适宜的、随手可得的木材,简单的进行修剪加工成棒杵形状,直接或在火塘上进行烘烤(必要时烘烤致溢出植物浆液)后进行按摩、推拿;是滇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几千年来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体现了少数民族的聪明与智慧。
但在现实中只是采用随意可得的树木制作成棒杵圆木,对棒杵材料的选择比较随意,也无固定的形态,更没有较为系统、科学的使用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根据中医原理及棒杵推拿过程中人体特点而专门设计的推拿棒杵组件,以及使用该组件进行系统、科学的推拿手法。
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医推拿棒杵组件,包括采用桑树枝或香樟树枝制作而成的平头棒杵,采用桂枝或苏木枝制作而成的尖头棒杵,采用杨柳树枝或侧柏树枝制作而成的圆头棒杵,采用降香木制作而成的推板。
所述平头棒杵包括棒体Ⅰ,所述棒体Ⅰ中部设置有光滑的圆柱段,所述圆柱段两端通过弧形段连接有平直段,所述棒体Ⅰ两端为平端面。
所述尖头棒杵包括棒体Ⅱ,所述棒体Ⅱ侧面具有小弧形面,所述棒体Ⅱ两端为尖角端。
所述圆头棒杵包括棒体Ⅲ,所述棒体Ⅲ侧面具有大弧形面,所述棒体Ⅲ两端设置有圆头。
所述推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一大面为平整面,另一面设置有分别依次设置有山脊凸起Ⅰ、凹谷、山脊凸起Ⅱ,远离山脊凸起Ⅰ一端的板体上开有手持槽。
棒杵推拿虽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简单、便捷的推拿按摩保健方法,但在运用过程中,与传统推拿疗法一样还是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只有在熟练的棒杵手法操作基础上,辨证的选择不同性味的棒杵及介质,三者辨证配合,相得益彰,往往取得立竿见影的保健养生功效。
桑树枝平头棒杵是用光滑、规整的桑树枝加工制作而成,桑枝具有味微苦,性平,归肝、肺经,质地柔软,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利关节等功效,还兼有温肺散寒、止咳等作用。而香樟树枝平头棒杵是采用10~30年树龄的光滑、规整的树枝或树茎经加工制作而成,具有味辛、性温,归心、脾经。具有温散止痛,除湿杀虫,开窍辟秽的功效。
桂枝尖头棒杵是用光滑、规整的树干或树枝经加工制作而成,桂枝具有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具有温经通阳,散寒止痛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表,温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阳通络作用。而苏木枝尖头棒杵是用规整的根茎加工制作而成,苏木具有(《新修本草》称方木)味甘、咸,性微辛,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伤科骨折、瘀血阻络所致的疼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庆县中医医院,未经凤庆县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870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