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预冷隧道的低温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7108.5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709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戈吴超;袁军;王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川沁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6 | 分类号: | A23L3/36;B65G15/30;B65G47/7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江南村兴***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冷 隧道 低温 进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冷隧道的低温进料装置,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预冷箱,所述预冷箱的两端开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预冷箱内的顶部设置有制冷管,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设置有下料架,所述下料架的顶部设置有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远离所述传送带的端部向下倾斜,所述下料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落水口。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小了投料时空气的湿度,提升产品最终速冻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冷隧道的低温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的农产品加工业类型。
速冻隧道是食品加工过程中常用的设备,可以实现连续性速冻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可以有效、经济地冻结放置在速冻机内部的多种产品,如各种形状的肉、鱼、虾、丸子、蔬菜以及调理食品等,通常食品进入至速冻隧道前需进入至预冷隧道内进行预冷以保证速冻效果,由于食品温度较高且具有大量热水蒸气,因此会造成预冷隧道内部产生液化水,甚至结霜并依附在食品表面,影响正常的速冻工作,影响最终产品的品质。
因此需要提出一个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冷隧道的低温进料装置,其减少了进入到预冷隧道内食品表面的湿度,提升速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预冷隧道的低温进料装置,包括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设置有预冷箱,所述预冷箱的两端开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预冷箱内的顶部设置有制冷管,位于所述传送带的出料端设置有下料架,所述下料架的顶部设置有下料板,所述下料板远离所述传送带的端部向下倾斜,所述下料板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落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煮制完成的物料放置于传送带的一端,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物料进入到预冷箱中进行预冷,其产生的水蒸气预冷液化,物料经过预冷箱后从传送带落入到下料板的表面,物料从下料板进入到预冷隧道,且有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水通过下料板表面的落水口落下,对物料起到过滤作用,减少了进入到预冷隧道内的热气与水分,保证了对物料的速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板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料架,所述下料架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下料板往复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物料落入到下料板时,通过升降机构驱动下料板往复上下运动,使得粘连在物料表面的水分能够脱离物料从落水口落下,进一步减小进入到预冷隧道内的水分,且能够将粘连在一起的物料进行疏散,提升物料的速冻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料架开设有贯穿其顶部呈竖直设置的滑动槽,所述下料板的底部设置有滑动连接于所述滑动槽内的滑动杆,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水平开设于所述下料架底部并贯穿其一个侧壁的滑槽,所述滑槽的端部连通于所述滑动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端部呈朝向所述滑动杆的斜面,所述滑动杆的底端为抵接于所述滑杆底端的斜面,位于所述下料架的一侧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滑杆往复运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工作时,驱动组件驱动滑杆在滑槽内往复运动,滑杆往复运动的同时,通过其端部抵紧于滑动杆的底端斜面,同时带动滑杆在滑动槽内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带动下料板进行往复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杆与用于驱动所述转动杆的电机,所述转动杆上固定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的圆周侧壁抵紧于所述滑杆伸出所述滑槽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驱动偏心轮转动,偏心轮的圆周侧壁抵紧于滑杆的端部,在滑动杆与下料板自身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带动滑杆沿着滑槽往复运动,以带动下料板往复升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川沁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川沁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71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