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式锅炉排污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5979.3 | 申请日: | 2019-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8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徐春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优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66 | 分类号: | C02F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锅炉 排污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模块式锅炉排污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控制器、中和液罐,还包括贯穿壳体设置的流通管,中和液罐上设有补液管、输液管,输液管与流通管联通,输液管上设有电磁阀和输液泵,流通管上设有PH值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流通管内设有若干折流板。本实用新型通过PH值传感器、流量传感器、输液泵、控制器配合,直接向流通管中输入适量中和液,省去了传统的反应容器,集成度高、体积更小、制造成本更低,设置有壳体,形成模块化的整体结构,外观美观且方便安装、搬运操作,同时,设有折流板以扰动污水和中和液的混合液体,使中和液与污水更容易快速混合均匀,促进中和反应的高效进行,进而提升锅炉排污处理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块式锅炉排污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常使用锅炉加热产生高温蒸汽,为换热设备供热,锅炉长期使用后底部会积聚污水,现有做法通常是通过锅炉底部的排污管直接将污水排放掉,但是污水的PH值通常会过高或过低(呈碱性或酸性),直接排放易造成环境污染,直接排放的做法显然不可取。
现有技术中有采用锅炉排污处理装置调整污水PH值后再进行排放的做法。现有锅炉污水排污处理装置包括反应容器(例如反应池)、中和液罐,将锅炉污水排放至反应容器中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导入中和液调整PH值。
现有的锅炉排污处理装置具有以下缺点:
1、反应容器体积很大,不利于锅炉排污处理装置的集成化和小型化,制造成本也较高;
2、常见的锅炉排污处理装置简单地由反应容器、中和液罐等相对独立的构件连接构成,不设有罩设在所有构件外侧的壳体,外观杂乱不美观,无法形成模块化的整体,安装、搬运操作不便;
3、中和液无法快速与污水混合均匀,影响中和反应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式锅炉排污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式锅炉排污处理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控制器、中和液罐,还包括贯穿所述壳体设置的流通管,所述流通管两端均伸出至壳体外部,所述流通管其中一端端部与锅炉的排污管联通,所述中和液罐上设有补液管、输液管,所述补液管一端与所述中和液罐联通,所述补液管另一端伸出至壳体外部,所述输液管一端与所述中和液罐联通,所述输液管另一端与壳体内部的流通管联通,所述输液管上设有电磁阀和输液泵,沿污水流动方向位于输液管联通处前段的流通管上设有PH值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所述PH值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电磁阀、输液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沿污水流动方向位于输液管联通处后段的流通管内设有若干折流板,以扰动污水和中和液的混合液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折流板一端与流通管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折流板另一端顺着污水流动方向向着流通管的中轴线倾斜延伸,若干折流板沿着污水流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块折流板设置在流通管径向相对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输液管与所述流通管的联通处靠近流通管与排污管的联通处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吊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流通管两端端部,以及补液管伸出于壳体外部的一端端部均设有法兰连接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优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优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5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蒸汽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气体保护焊机的送丝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