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型高强度多功能梯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5747.8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17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谢小燕;杨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飞华铝制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C1/18 | 分类号: | E06C1/18;E06C7/10;E06C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16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强度 多功能 | ||
一种轻型高强度多功能梯,其外立柱上具备多个补强区域,分别为拉手补强区域、弯折补强区域和底部补强区域;每一个补强区域对应的外立柱内部设有补强板。通过对目标补强区域进行设置补强板进行立柱强度的补强,能够使得多功能梯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低重量且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梯子,特别是一种轻型高强度多功能梯。
背景技术
多功能梯子在日常生活和作中非常的常见,其特点是功能多样,可适用于多种场合,承重达120公斤至200公斤不等,尤其适合电信、移动、供电和灯饰等长期外带作业使用者。
目前市面上的多功能梯子种类繁多,不一而足。为了既能够满足更大的承重需求,又达到ASNI苛刻的测试需要,梯子的立柱往往做的很厚。这样虽然能够满足承重更大,适合户外的作业需求,但是因为重量过重,难以长时间的携带在外,并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轻型高强度多功能梯,在不丧失原有梯子强度的基础上,减轻梯子的重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轻型高强度多功能梯,所述多功能梯包括内梯以及外梯,所述内梯包括内立柱以及连接在内立柱之间的内踏板;所述外梯包括外立柱以及连接在外立柱之间的外踏板;所述外梯的外立柱的横截面为C形,其具备一长边侧和两相对的短边侧;外梯的外立柱相对内梯的内立柱滑动连接;所述外立柱的上部设有拉手;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立柱上相对设所述拉手的位置设为拉手补强区域,该拉手补强区域上外立柱长边内侧设有补强板;
所述多功能梯至上而下的第二块所述外踏板所在外立柱的位置为弯折补强区域,该弯折补强区域上外立柱长边内侧设有补强板;
所述多功能梯至下而上的第一块和第二块外踏板所在外立柱的位置为底部补强区域,该底部补强区域上外立柱的长边内侧设有补强板,该底部补强区域上外立柱的两相对短边内侧各设有一补强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补强板的尺寸和多功能梯的尺寸成正比,多功能梯设计的越大,承重要求越高,则补强板的尺寸越大;这里的“尺寸”一词,代表了补强板的平面和厚度的大小。补强板的形状与外立柱的贴合面的形状对应,以便于更紧密的贴合。
2.上述方案中,拉手补强区域、弯折补强区域和底部补强区域是经过多次测试后得到的梯子容易弯折的区域,但补强板的设置可以不局限于上述三个区域,对于需要梯子承重较大的应用领域,则可以在上述三个区域以外的其余区域增加补强板,以提高其对于梯子的补强作用。
3.上述方案中,“至上而下”和“至下而上”的用词都是在梯子的工作状态下,即梯子正常使用时放置的状态下,从上开始往下数外踏板级数,或者从下往上数外踏板级数。如:多功能梯至下而上的第一块和第二块外踏板所在外立柱的位置,指的是梯子在正常工作状态放置时,从下往上开始数,第一块外踏板所在的区域和第二块外踏板所在区域的集合,为底部补强区域。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经过对梯子的立柱进行的大量测试,找出梯子立柱上易变形的目标部位,通过对梯子的特定目标部位进行补强,增加梯子立柱的强度,使之不易变形,在达到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减轻了梯子的重量,节约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多功能梯正常工作状态下示意图;
附图2为多功能梯补强区域示意图;
附图3为多功能梯外立柱短边侧补强板安装示意图;
附图4为多功能梯外立柱长边侧补强板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飞华铝制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飞华铝制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57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铸造用便于锁紧定位的砂箱
- 下一篇:一种汽车的齿轮箱、驱动总成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