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急自膨式外周动静脉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81118.8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87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涛;龙雪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嘉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A61F2/90;A61F2/9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9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急 膨式外周动 静脉 插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急自膨式外周动静脉插管。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应急情况下,患者出现低血压、低血容量状况时,无法快速建立外周血管通路进行体外循环生命救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由穿刺组件和插管组件;插管管体的前端连接有血管覆膜支架,血管覆膜支架的外壁上套设有释放套管,释放套管可沿血管覆膜支架的外壁滑动,所述的释放套管的直径大于插管管体的直径;所述的引导鞘由结构相对称的组件一和组件二扣和于一体形成一端为锥形的空心柱状体结构;插管组件设置于引导鞘内,所述的穿刺针穿设于血管覆膜支架和插管管体内,并两端伸出于引导鞘外,所述的引导导丝穿设于穿刺针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急自膨式外周动静脉插管。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先将患者外周动静脉血管(主要是股动静脉、颈内静脉或腋动脉)处的皮肤消毒,再将穿刺针经皮进行穿刺或切开皮肤显露患者动静脉,将引导导丝通过穿刺针尾部放入患者动静脉血管中,退出穿刺针,将带有内鞘的插管顺着导丝使用钝力分离组织,将含有内鞘的插管插入患者的外周动静脉血管中,退出内鞘,完成操作。它需要患者的外周动、静脉有明显搏动和充足的血容量,否则很难完成此项操作,并且这种插管方式只能选择较外周动静脉血管口径细的插管,难以满足体外循环生命支持所需的静脉引流量和动脉灌注量,使用时间过长易发生插管部位血管血液渗漏,造成严重并发症。普通外周血管插管的引导导丝长约有2m,要事先进行盘绕放置好,否则会弹出无菌区域造成污染。整个操作过程复杂,易发生感染,并发症多,这也是制约外周动静脉插管体外循环生命支持的主要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应急情况下,患者出现低血压、低血容量状况时,无法快速建立外周血管通路进行体外循环生命救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急自膨式外周动静脉插管。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急自膨式外周动静脉插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引导鞘、穿刺针、引导导丝组成的穿刺组件和由血管覆膜支架、释放套管、插管管体组成的插管组件;
所述的插管管体的前端连接有血管覆膜支架,血管覆膜支架的外壁上套设有释放套管,释放套管可沿血管覆膜支架的外壁滑动,所述的释放套管的直径大于插管管体的直径;
所述的引导鞘由结构相对称的组件一和组件二扣和于一体形成一端为锥形的空心柱状体结构;插管组件设置于引导鞘内,
所述的穿刺针穿设于血管覆膜支架和插管管体内,并两端伸出于引导鞘外,所述的引导导丝穿设于穿刺针内。
所述的插管管体的前端与血管覆膜支架的一端采用圆台连接。
所述的插管管体内设置有用于加固的钢丝。
所述的释放套管与血管覆膜支架的长度相同。
所述的引导导丝的长度为40cm。
所述的钢丝的形状为弹簧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带有血管覆膜支架插管可与穿刺部位血管紧密贴合,有效地防止长时间体外循环生命支持时产生的穿刺血管部位血液侧漏及渗漏的发生;
2、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血管覆膜支架膨开后,比普通的插管口径大,并达到了插管的最大口径,可提供高静脉引流和高动脉灌注量,可以提供较高的静脉引流量和动脉灌注量,保证了体外循环生命支持的有效性;
3、本实用新型的引导导丝为穿刺针内置式且只需40cm,减少污染,降低感染的发生;
4、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穿刺组合可直接进行血管穿刺,减少临床操作,适合低血压、低血容量及现场救治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嘉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嘉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811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