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眩光光学结构板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7855.0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79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吴仕斌;蔡保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鼎高光电产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0 | 分类号: | F21V5/00;F21V17/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李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新湖街道圳美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眩光 光学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眩光光学结构板,包括透明板本体,所述透明板本体设置于灯具底端中部开设的凹槽内中部,灯具设置于透明板本体上方,透明板本体正表面等距离设置有凹型微结构单元,透明板本体两端延伸进凹槽内两侧中部开设的空腔内部,空腔内中部设置有一组调节杆,调节杆顶端延伸出通管内中部,通管设置于灯具底端两侧开设的限位槽内中部,所述调节杆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杆,支杆与通管内顶端两侧中部设置的卡槽卡接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杆、卡块、卡槽、透明板本体和凹型微结构单元,具有在满足照明装置对光效的要求的同时,满足UGR小于等于十六的标准,且便于对防眩光结构进行快速安装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灯具照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眩光光学结构板。
背景技术
在健康照明和舒适照明的环境下,人们对办公照明和教室照明等场所的照明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而其中严重影响照明质量的眩光则成为了我们关注的焦点,目前,在LED室内照明灯具中,表面发光面板类灯具的配光曲线类似余弦朗伯形的发光强度分布,其中分布的65度以上大角度光线是造成眩光的主要来源,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表面发光面板类灯具虽然通过降低扩散板的透过率能够解决眩光的问题,但是灯具的亮度不能满足照明的要求,另外一些通过表面有凸起微结构的大量排列形成的棱晶板来对眩光进行抑制,但大多数的抑制效果也并不好,统一眩光指数不能做到16度以下,局限性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光学结构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眩光光学结构板,包括透明板本体,所述透明板本体设置于灯具底端中部开设的凹槽内中部,且灯具设置于透明板本体上方,所述透明板本体正表面等距离设置有凹型微结构单元,所述透明板本体两端延伸进凹槽内两侧中部开设的空腔内部,所述空腔内中部设置有一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顶端延伸出通管内中部,所述通管设置于灯具底端两侧开设的限位槽内中部,所述调节杆顶端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组卡块,且卡块与通管内顶端两侧中部设置的卡槽卡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型微结构单元高阶曲线的曲率变化以及曲率变化率由小变大设置,且曲率变化优选值选为-0.7mm-1mm到22.2mm-1mm设置。
优选的,所述凹型微结构单元高阶曲线的顶点到透明板本体的上表面高度范围为0.1mm-2mm,且优选值为0.5mm。
优选的,所述凹型微结构单元之间的间距从小到大设置,且优选设置为六边蜂窝形态。
优选的,所述灯具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一组支杆,且支杆内侧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撑杆。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底端中央位置固定连接有一组转动把手,且调节杆贯穿连接于空腔内中部设置的通孔内部。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通过通口贯穿连接于通管内中部,且通口开设于通管中央位置。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眩光光学结构板,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鼎高光电产品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鼎高光电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7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火警报警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NFC技术的电子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