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氮燃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77636.2 | 申请日: | 2019-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67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郭行;王高月;宋少鹏;贺应杰;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D14/02 | 分类号: | F23D14/02;F23D14/82;F23D14/62;F23D14/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格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3 | 代理人: | 雒纯丹 |
| 地址: | 100072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氮燃烧装置,该装置包括:外壳体、分气室、多个混气管、防回火腔、燃烧室、点火针、换热管排、第一进水管、第一出水管、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其中,防回火腔设置在分气室后侧,多个混气管横向均匀排布在防回火腔内,点火针设置在燃烧室内且紧贴防回火腔的壁面,换热管排设置在防回火腔的后侧,其与防回火腔之间的间距为40‑80mm,防回火腔连接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换热管排连接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该低氮燃烧装置综合利用水冷技术、预混技术、防回火技术,通过降低火焰面温度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全预混冷凝锅炉存在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排放较高或预混回火等问题,可广泛适合于商业或生活上的分布式供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装置,特别是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氮氧化物的排放是形成大气雾霾、酸雨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环保部门日益收严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要求已有锅炉要进行低氮改造,新建锅炉要采用低氮燃烧技术,以确保氮氧化物排放量在30mg/m3以下。
根据燃烧机理,当燃烧火焰锋面温度高于1500℃时,就开始生成氮氧化物,且火焰锋面温度每升高100℃,氮氧化物的合成速度就增加6-7倍。
为了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就必须降低火焰的锋面温度,近来,人们开始研发全预混冷凝锅炉,这种锅炉采用预混技术和换热冷凝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而且可以实现节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预混技术是将燃气与空气在燃烧前以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通过增大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火焰区的吸热工质来降低火焰的温度,进而降低氮氧化物的生成。
换热冷凝技术是通过高传热系数的换热管将火焰产生的热量传给换热管内的水,水将热量导出,降低火焰区的温度,抑制热力型氮氧化物的生成,另外,换热冷凝技术充分利用了燃烧产生的热量,能够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中国专利CN207394839U所公开的一种条缝式火焰燃烧装置就是利用了全预混冷凝技术,其中的预混气从竖长条形缝隙中喷出,但因缝隙过长,易造成分气不均匀,高温火焰局部集中,使氮氧化物排放量升高。另外,为了稳定火焰,该专利技术中设置了一排稳焰管,该稳焰管设置在火焰中,稳焰管内的水使火焰温度迅速降低会引起CO排放量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火焰温度,又不至于提高CO排放量,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回火现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氮燃烧装置。
具体来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氮燃烧装置,其包括:外壳体1、分气室2、多个混气管5、防回火腔9、燃烧室3、点火针4、换热管排8、第一进水管6、第一出水管7、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1,其中,防回火腔9设置在分气室2后侧,多个混气管5排布在防回火腔9内,并且穿过所述防回火腔9壁与燃烧室3相接,点火针4设置在所述燃烧室3内且紧贴防回火腔9的壁面,所述燃烧室3位于所述防回火腔9的后侧,换热管排8设置在防回火腔9的后侧且位于燃烧室3内,所述防回火腔9与所述换热管排8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防回火腔9连接第一进水管6和第一出水管7,所述换热管排8连接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1。
优选地,根据上述低氮燃烧装置,其中,换热管排8与防回火腔9之间的间隙距离为40-80mm。还优选所述各混气管5横向均匀排布在防回火腔9内。
优选地,根据上述低氮燃烧装置,其中,多个混气管5呈矩形排布。
优选地,根据上述低氮燃烧装置,其中,混气管5的直径是1.5-3mm。
优选地,根据上述低氮燃烧装置,其中,混气管5的长度与防回火腔9的长度相同,且其长度与其直径之比大于6。
优选地,根据上述低氮燃烧装置,其中,多个混气管5的纵向排数M1≥2,横向排数N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泷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7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岩壁梁混凝土模板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气压式的土壤取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