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洁煤粉尘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7227.2 | 申请日: | 2019-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75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葛成敏;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东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8 | 分类号: | B03C3/08;B08B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257300 山东省东营市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洁 粉尘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煤粉尘回收装置,涉及粉尘回收技术领域。有引风机(303)的抽风管道(302)连着设在粉尘集中处的抽风罩(301)和对粉尘进行处理的静电处理箱(304);静电处理箱(304)是柱状结构,设有排气口(309)和排尘口(308),中间设有使细小粉尘发生电离的阳极棒(305),内壁有对电离后的粉尘有静电吸附作用的阴极板(306),外壁有电磁振动器(307);绝缘环(310)安装在阳极棒(305)与静电处理箱(304)之间。有益技术效果:以静电除尘方式收集清洁煤生产中的“飘尘”,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在车间大气中含量,避免车间工人吸入体内;抽风罩(301)的结构最大限度将带有粉尘的气体全部抽进静电处理箱(304)中;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清洁煤粉尘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现有以燃烧煤炭为主的工业锅炉、窑炉60多万台,基本上都是散烧,年耗原煤料400Mt以上,热效率低下,而且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3,4-苯并芘等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发展炉窑用洁净型燃料,是改变这种状况的重要途径。实践表明,和烧散煤料相比,洁净型燃料可节煤料15%左右,提高热效率10%左右,减小烟尘排放量60%左右,强致癌物(Bap)减少50%以上。洁净型燃料添加固硫剂后,SO2、NOx的排放量减少50%左右。
清洁煤可加工成块状或球状,利于减轻运输及使用时的扬尘问题,而在其生产过程中无法完全避免粉尘飞扬。目前,各个生产厂已经通过合理设置生产装置来大大降低粉尘飞扬现象;但是,仍存在“飘尘”,颗粒极小,肉眼几乎不可见,容易被人吸入体内,日积月累中“飘尘”对车间一线工人危害极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煤粉尘回收装置,主要采取静电除尘的方式,收集清洁煤生产中的“飘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洁煤粉尘回收装置,除尘装置包括:安装在粉尘集中处的抽风罩、安装引风机的抽风管道和对粉尘进行处理的静电处理箱;抽风管道连接着抽风罩和静电处理箱;
静电处理箱是柱状结构,上方设有排气口,底部设有排尘口,使细小粉尘发生电离的阳极棒安装在静电处理箱的中间,对电离后的粉尘有静电吸附作用的阴极板安装在静电处理箱的内壁上,在静电处理箱的外壁上安装电磁振动器;绝缘环安装在阳极棒与静电处理箱之间。
进一步,抽风罩是环状的,形如轮胎,侧壁上端连着上斜板,上斜板连着上横板;侧壁下端连着下斜板,下斜板连着下横板;连接抽风管道的抽风口设在侧壁上。抽风罩在粉尘集中处能够最大限度将带有粉尘的气体全部抽进静电处理箱进行处理。
进一步,在排尘口处设置小插板阀。除尘是需要关闭小插板阀,避免气体反吹进入到搅拌罐中,当静电处理箱中粉尘较多时,打开小插板阀将其排入搅拌罐中。
进一步,在上横板和下横板的端口面分别套接橡胶圈。抽风罩在安装调节过程中,不会对搅拌罐造成破坏。
清洁煤搅拌混合后进入到下一个工序或者储箱中,会有细小粉尘持续产生,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细小粉尘随着大气由抽风罩经过抽风管道进入到静电处理箱中,在阳极棒的作用下产生电离,阴极板对电离后的粉尘有静电吸附作用,电离后的粉尘逐渐在阴极板上聚集,去除了粉尘的气体由排气口排出。在该过程中,排尘口处的小插板阀是关闭的;当静电处理箱中粉尘较多时,打开小插板阀将其排入搅拌罐中。
本实用新型有益技术效果:采取静电除尘的方式,收集清洁煤生产中的“飘尘”,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在车间大气中的含量,避免车间工人吸入体内;抽风罩的结构设计,在粉尘集中处能够最大限度将带有粉尘的气体全部抽进静电处理箱进行处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清洁煤粉尘回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清洁煤粉尘回收装置应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东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东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72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