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接面的倒角使用两段不同半径圆弧连接的鱼眼端子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75875.4 | 申请日: | 2019-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790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施金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中正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4/58;H01R4/18 |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齐海迪 |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接面 倒角 使用 不同 半径 圆弧 连接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压接面的倒角使用两段不同半径圆弧连接的鱼眼端子,包括有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肩部与压接部,压接部的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均为水平面,前侧面与左侧面之间通过倒角R1和倒角R2连接,倒角R1和倒角R2不同,后侧面与左侧面之间通过倒角R3和倒角R4连接,前侧面与右侧面之间通过倒角R5和倒角R6连接,后侧面与右侧面之间通过倒角R7和倒角R8连接。通过将压接部的各个边角均由两个倒角连接,且两个倒角不同,形成两段圆弧设计,在不改变鱼眼外形尺寸公差、鱼眼内孔尺寸公差以及鱼眼长度、导引区、根部都不改变的情形下,透过调节倒角圆弧不同半径而产生,更简便地保护镀层,同时也满足插拔力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压接面的倒角使用两段不同半径圆弧连接的鱼眼端子。
背景技术
鱼眼端子在电子电讯的应用已超过二十年,由于电子电讯的金属导电材料所需承载的电流一般较小,因此端子材料的厚度相对较薄,一般在0.4mm以下,因此对压接面的控制通常使用上端自然冲压R角,下端做个相应尺寸的R倒角。
近年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大量使用车身电控集成模块(BCM),汽车的电子功能越来越多,数据通信速度越来越快,控制功能越来越强,促使总线式网络化,BCM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为了满足汽车电子端子对承载电流的要求,端子的材料厚度一般被提高到0.4~0.8mm范围,线路板的配合孔径也相对加大,在大电流应用条件下要求端子压接面和线路板圆孔的吻合度高以便减少电阻增加电讯号的传输效率。
传统对端子压接面的处理是根据材料厚度,线路板配合的圆孔大小,确定一个R角,对鱼眼端子上下两端进行倒角,由于冲压模具精度、冲床精度和材料厚度精度的原因,根据这些波动,会综合确定一个R值的公差带,便于端子的品质管控。
汽车行业鱼眼端子的应用要求是线路板圆孔会镀上一层铜,鱼眼端子铜材也会打镍底再镀上锡,当鱼眼端子插入线路板圆孔里,鱼眼端子的压接面受压,鱼眼出现弹性变形,产生正向挤压力,由于圆孔和端子相互受压,镀层又相对较软,受压后变薄,当鱼眼端子外形走上公差时,镀层受压变薄更为明显,在电性能要求下镀层最薄是有限制的,否则将影响电讯号的传输和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如图3所示镀层a、b已超出最低要求。
当鱼眼端子插入线路板圆孔至最大弹性压缩后,为确保鱼眼端子四个R角和圆孔之间镀层的厚度要求,传统方法是增大R角,如图4当R角增加至设计上限时,虽然已保证了镀层a、b的厚度要求,但却因减少了正向受力面积而令正向弹性压力下降,因而造成插拔力的下降,鱼眼端子的插拔力如图5,波形所示,插入力和拔出力是有更严格的要求,它是鱼眼端子连接方式最重要的物理性能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压接面的倒角使用两段不同半径圆弧连接的鱼眼端子,其可保护镀层,同时满足插拔力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压接面的倒角使用两段不同半径圆弧连接的鱼眼端子,包括有由下到上依次设置的肩部与压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接部为中空扁平状体,压接部的前后两侧面和左右两侧面均为水平面,前侧面与左侧面之间通过倒角R1和倒角R2连接,倒角R1和倒角R2不同,后侧面与左侧面之间通过倒角R3和倒角R4连接,倒角R3和倒角R4不同,前侧面与右侧面之间通过倒角R5和倒角R6连接,倒角R5和倒角R6不同,后侧面与右侧面之间通过倒角R7和倒角R8连接,倒角R7和倒角R8不同。
优选的,所述倒角R2>倒角R1,倒角R3>倒角R4,倒角R6>倒角R5,倒角R7>倒角R8。
优选的,所述倒角R1、倒角R4、倒角R5、倒角R8相同或不相同,倒角R2、倒角R3、倒角R6、倒角R7相同或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中正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中正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58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