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防墙布中间层原料的撒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3945.2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18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周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市舒雅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0 | 分类号: | E04F13/00;B32B5/26;B32B37/06;B32B37/12;B05C19/04;B05C19/06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4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防墙布 中间层 原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防墙布中间层原料的撒料装置,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着稳定性差的问题。本三防墙布中间层原料的撒料装置包括机架,还包括驱动件一、驱动件二、料筒、连杆、传动结构和出料结构,上述连杆轴向固连在机架上,上述驱动件一固连在机架上且驱动件一与连杆上端连接,上述连杆下端与料筒侧部固连,上述驱动件二固连在连杆上,上述出料结构位于料筒内,上述传动结构位于驱动件二与出料结构之间,驱动件二通过传动结构能带动出料结构动作且当出料结构动作后能使料筒内的中间层原料适量输出。本三防墙布中间层原料的撒料装置稳定性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三防墙布的制作方法及其中间层原料的撒料装置。
背景技术
防霉、防潮、防污染的墙布称为三防墙布,现有的三防墙布统称是直接在面料表层涂覆防潮涂层。
由于防潮涂层直接位于墙布外侧,涂层容易掉落,影响其防潮性能。
同时,涂覆作业完全由人工操作,人工涂覆其稳定性不能保证。也就是说,墙布表层的防潮层可能涂覆厚度不一致,而且可能存在局部位置没有得到涂覆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作业效率高的三防墙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三防墙布的制作方法中中间层原料的撒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三防墙布的制作方法,三防墙布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上述外层和内层均为无纺布,上述中间层为防潮连接材料,中间层位于外层与内层之间且外层和内层通过中间层相固连,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准备:外层和内层分别绕卷在对应的辊轴上,上述辊轴轴向固连在机架上;
B、制备连接层:按照重量比活性碳粉3—5份、细孔硅胶3—5、聚氨酯9—12份,上述原料搅拌混合后得到粉末状的中间层原料;
C、撒料:将中间层原料均匀的撒在内层上;
D、热合:将内层上的中间层原料加热至50—130℃,中间层原料融化后将外层贴服在内层上,通过融化的中间层原料上述内层与外层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防潮材料的中间层由于没有暴露在外,因此,本方法制备的三房墙布其稳定性比较高,而且结构紧凑。
外层和内层预先准备好,然后按照设定的比例量制备中间层原料。
将中间层原料均匀撒在内层上后,对其进行加热,待中间层原料融化后将外层稳定贴附在内层上,最终在中间层的作用下内层与外层稳定的连接在一起。
在上述的三防墙布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A中内层和外层的宽度相同。
在上述的三防墙布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D中将具有中间层原料的内层输入烘箱内,将上述具有中间层原料的内层加热30—40分钟。
在上述的三防墙布的制作方法中,所述步骤D中烘箱包括内部为空腔的壳体一、壳体二和壳体三,还包括一输送带,上述输送带穿设在壳体一、壳体二和壳体三处,上述壳体一内的温度为50—70℃,上述壳体二内的温度为100—130℃,上述壳体三内的温度为50—60℃。
在上述的三防墙布的制作方法中,所述壳体一和壳体三的长度相同,所述壳体二的长度为壳体长度的1/5—1/7,所述输送带在壳体一、壳体二以及壳体三内的移动速度相同。
由于壳体二的长度比较段且其内温度比较高,因此,这样的结构能使速度一致的输送带带动具有中间层原料的内层在不同时间内通过上述壳体一、壳体二和壳体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市舒雅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市舒雅达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39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石像雕塑用手持喷水机构
- 下一篇:一种粘稠状危废物料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