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漏胶蓄电池中盖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3350.7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2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旭;项本申;胡柏明;刘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08 |
代理公司: | 焦作市科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3 | 代理人: | 何贯通 |
地址: | 454750 河南省焦***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漏 蓄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防漏胶蓄电池中盖,包括中盖本体,所述中盖本体上设有用于与蓄电池极柱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下部1/3部分为同轴心的下大上小的锥状扩孔,锥状扩孔内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外侧面与锥状扩孔贴合;密封套内部上部为直孔段,直孔段与极柱过盈配合;密封套内壁下部设有至少一道径向方向凸出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极柱过盈配合;内壁其余部分为向下外扩且与极柱间隙配合的锥面;所述密封套为橡胶材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设置密封套有效防止漏胶;2、密封套直孔段与极柱过盈配合,保证极柱的径向密封程度;3、密封圈在径向方向上稳定和密封极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漏胶蓄电池中盖。
背景技术
蓄电池中盖的作用主要是设有用来通过蓄电池的极柱(正、负极柱)的通孔并且在极柱通过后将极柱密封。目前蓄电池中盖和极柱的密封方式主要通过环氧树脂密封。具体实施的时候,在极柱上套设一个O型橡胶密封圈,通过压紧装置将O型圈压入中盖上极柱通孔内,之后在通孔和极柱的缝隙里填充点入环氧树脂胶,实现密封。该结构具有以下缺陷,一是O型圈套入极柱通孔时,需要将极柱进行校正,否则O型圈容易压不位,导致密封不严漏胶,,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是如果中盖、极柱或橡胶密封圈上有瑕疵、杂质或者有不平整的地方,点胶的胶水很容易通过缝隙泄漏到电池上,污染隔板,影响电池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防漏胶蓄电池中盖,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施的:一种防漏胶蓄电池中盖,包括中盖本体,所述中盖本体上设有用于与蓄电池极柱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通孔下部1/3部分为同轴心的下大上小的锥状扩孔,锥状扩孔内设有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外侧面与锥状扩孔贴合;密封套内部上部为直孔段,直孔段与极柱过盈配合;密封套内壁下部设有至少一道径向方向凸出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与极柱过盈配合;内壁其余部分为向下外扩且与极柱间隙配合的锥面;所述密封套为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密封套与中盖本体一体注塑成型。
优选的,所述直孔段下端口为锥形扩口,该结构为了方便极柱插入。
优选的,所述密封圈为两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在中盖本体上的极柱通孔上下部1/3部分设置密封套,一方面该长度不影响后续的点胶密封强度,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漏胶;2、密封套上部为与极柱过盈配合的直孔段,有效保证极柱的径向密封程度,避免了极柱与密封套之间产生间隙;3、密封套直孔段下部设置的一体密封圈,进一步在径向方向上稳定和密封极柱,避免在万一情况下直孔段出现漏胶现象;同时密封圈与直孔段之间的密封套内壁为向下外扩的锥面,即密封圈与直孔段之间形成腔体,可以存储漏下来的胶水并且固化胶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晶能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3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浴盆温度恒定与超温双重保护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站天线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