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73128.7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6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F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张丽 |
地址: | 51803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猪尾 腹腔 引流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包括输液针、外套管、弹力带和内套管;所述外套管顶端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内套管贯穿于凹槽的左侧且内套管的左端延伸至外套管内部的左侧,所述内套管外圈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凹槽左侧壁面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且两个第一限位块均与内套管的外圈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由于弹力带的两侧均套接在对应的卡槽上,便于弯曲内套管,从而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堵塞时,可以通过转动内套管,促进堵塞物的活动,从而疏通本导管避免堵塞的情况发生,而且在腹腔液体从腹部的插口处冒出时,也会被覆盖在腹部表面的乳胶垫上的吸水海绵吸收,较为实用,适合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管,具体为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腹腔积液引流通常都是通过腹腔双套引流导管和猪尾形腹腔引流导管进行引流的,公开号为CN209005013U的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将腹腔双套引流导管和猪尾形腹腔引流导管结合设计,让患者不需要开腹,也不需要全麻就可以通过局麻进行穿刺将引流导管送到积液的位置进行积液引流,而且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不容易被腹腔液体堵塞,引流能够更加通畅、更彻底,引流量更大。
但是上述发明在使用的过程中,若积液过于黏稠,还是存在导管堵塞的可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包括输液针、外套管、弹力带和内套管;
所述外套管顶端的右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内套管贯穿于凹槽的左侧且内套管的左端延伸至外套管内部的左侧,所述内套管外圈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卡槽;
所述凹槽左侧壁面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块且两个第一限位块均与内套管的外圈固定连接;
所述弹力带的前侧呈“凹”字型,所述弹力带的左右两侧均呈圆环状,所述弹力带的两侧均套接在对应的卡槽上;所述外套管外圈的左侧设置有乳胶垫,所述乳胶垫的左侧设置有吸水海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吸水海绵的右侧粘合有胶粘层且胶粘层的右侧与乳胶垫的左侧固定粘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乳胶垫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胶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个所述卡槽朝内一侧的下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套管的顶侧中端贯穿连接有输液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由于弹力带的两侧均套接在对应的卡槽上,便于弯曲内套管,从而在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堵塞时,可以通过转动内套管,促进堵塞物的活动,从而疏通本导管避免堵塞的情况发生,而且在腹腔液体从腹部的插口处冒出时,也会被覆盖在腹部表面的乳胶垫上的吸水海绵吸收,较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由于吸水海绵的右侧粘合有胶粘层且胶粘层的右侧与乳胶垫的左侧固定粘接,便于定期将吸水海绵拆下并对其进行更换,从而避免影响患者的腹部卫生。
3.本实用新型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由于乳胶垫远离外套管的一端设置有胶布,便于将乳胶垫固定在患者的腹部,从而增大吸水海绵与腹部的贴合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猪尾形腹腔双套引流导管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儿童医院,未经深圳市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31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分离结扎器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批头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