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倒刺式灭鼢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71122.6 | 申请日: | 2019-08-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20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勇;李啸龙;李啸天;李啸海;韩伟;韩佳璐;崔家鸣;韩佳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勇 | 
| 主分类号: | A01M27/00 | 分类号: | A01M27/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蕊转 | 
| 地址: | 717500 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倒刺 式灭鼢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倒刺式灭鼢鼠装置,包括L型管道组和触发板,管道组内设置有拉伸可变形的弹性连杆,连杆的一端端部固定有倒刺a,靠近倒刺a的连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远离倒刺a的一端端部固定在管道组内,连杆的另一端端部与触发板之间设置有扳机,扣动扳机可使倒刺a射出管道组,触发板与倒刺a的水平距离为100mm‑150mm。使用本实用新型倒刺式灭鼢鼠装置结构简单,携带方便,灭鼠命中率高,对环境无污染,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鼠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倒刺式灭鼢鼠装置。
背景技术
中华鼢鼠,又称老鼠,是一种繁殖能力很强,给人们生活带来数不尽危害的生物,属于哺乳动物,尾短,眼睛很小,视力差;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青海、河北、甘肃、内蒙等地,也见于蒙古和西伯利亚;鼢鼠栖息于森林、草原和农田,白天居住在地洞中,晚上偶尔会到地面活动,鼢鼠挖洞速度极快,洞穴系统复杂,分支多,平时地面没有明显出口,但附近有不规则的土堆;鼢鼠以植物的根、茎、种子为食,在洞穴中储存大量食物,是农、林、果、牧的主要害鼠。
目前,防治鼢鼠的方法有:器械灭鼠法(用石板塌、弓箭、电子捕鼠器、捕鼠夹等器械缴杀),生物灭鼠法(利用猫头鹰、狐狸、蛇等天敌对其进行捕食),化学防治法(投放杀鼠灵、氯敌鼠、溴敌隆等使其误食),人工捕杀和生态防治法。虽然用这些防治方法在一定范围和时期内取得了实效,但是上述现有的方法中仍有如下缺陷:(1)传统器械捕杀命中率低,携带不方便,劳动强度;(2)化学防治成本高,并且污染环境;(3)生物防治方法,对猫头鹰、狐狸、蛇等天敌难以控制;(4)生态防治法见效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倒刺式灭鼢鼠装置,解决了现有灭鼠装置灭鼠准确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倒刺式灭鼢鼠装置,包括L型管道组和触发板,管道组内设置有拉伸可变形的弹性连杆,连杆的一端端部固定有倒刺a,靠近倒刺a的连杆上套设有弹簧,弹簧远离倒刺a的一端端部固定在管道组内,连杆的另一端端部与触发板之间设置有扳机,扣动扳机可使倒刺a射出管道组,触发板与倒刺a的水平距离为100mm-250mm。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在于,
其中,扳机包括相互扣合的半环形上倒钩、S形转子和下倒钩,上倒钩与管道组轴连接,上倒钩顶部与触发板底部固定连接,上倒钩的钩部远离管道组拐弯部位;下倒钩底部固定在连杆上,转子与管道组轴连接,转子顶部与上倒钩相扣合,转子底部与下倒钩相扣合。
连杆上设置有复位拉手,拉动复位拉手可将倒刺a拉回到管道组内。
水平管道上开设有可使复位拉手水平移动的凹槽a。
管道组由水平管道和竖直管道a组成,倒刺a设置于竖直管道a内。
管道组上设置有与竖直管道a相平行且内部结构相同的竖直管道b,竖直管道b内设置有与连杆相连接的倒刺b,倒刺b与倒刺a的结构相同。
水平管道上开设有凹槽b,凹槽b内固定有水平轴a和水平轴b,上倒钩套设在水平轴a上,转子套设在水平轴b上。
触发板为倒“凸”字形平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倒刺、扳机和触发板灭鼠,在鼢鼠触动触发板后,触发板扣动扳机,倒刺在弹簧弹力的驱动下射出管道组,射中在管道端口顶部的鼢鼠,灭鼠命中率高,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对环境无污染,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倒刺式灭鼢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倒刺式灭鼢鼠装置中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勇,未经李建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711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护腰带
- 下一篇:一种滤布转盘过滤机反冲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