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9066.2 | 申请日: | 2019-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0363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徐磊;贾金伟;周杰;宫万斌;孙卫升;赵文虎;白宏永;柳斌;曹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38 | 分类号: | B60R21/38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蕊转 |
地址: | 71002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引擎盖 顶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包括外管壳,外管壳为中空管;外管壳内顶部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为顶出端,另一端为活塞端,外管壳内底部安装有微型气体发生器;活塞杆的活塞端与微型气体发生器之间布置有垫片;垫片带有通孔;外管壳的顶部套接有导套,导套上还连接有防护帽。在活塞杆和微型气体发生器之间设置圆环形垫片,有效防止活塞杆和微型气体发生器直接接触,避免了对微型气体发生器的损坏,保证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垫片的通孔对产生的气体有导向作用,配合活塞杆端部的凹槽,有效提高装置的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定速度行驶的汽车与行人发生意外时,对行人安全的保护方面的研发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2018版的C-NCAP流程,内容中明确指出“行人保护”会作为评定流程占到15%的权重;
目前国内汽车厂商对行人保护的措施,较为常见的做法是在发动机舱盖段面上采用缓冲结构,缓冲撞防护系统从技术成本上来看,价格相对低廉。但该技术属于被动的保护且对行人保护有限,甚至在引擎盖下硬点的情况下起不到对行人保护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引擎盖下硬点对行人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引擎盖顶起装置,包括外管壳,外管壳为中空管;外管壳内顶部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为顶出端,另一端为活塞端,外管壳内底部安装有微型气体发生器;活塞杆的活塞端与微型气体发生器之间布置有垫片;垫片带有通孔;外管壳的顶部套接有导套,导套上还连接有防护帽。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导套与外管壳的内径相配合,导套通过焊接方式安装在外管壳顶部,导套带有凸缘,导套与防护帽卡接。
活塞杆的活塞端端面开有凹槽;所述活塞杆的侧面开有环形凹槽,在环形凹槽与外管壳内侧壁之间设有密封圈I。
环形凹槽位于活塞杆活塞端与顶出端连接处。
凹槽为圆锥型或半圆型凹槽,凹槽直径与垫片通孔的孔径相同。
微型气体发生器底部与外管壳底部为紧口式连接。
微型气体发生器底部与外管壳底部为焊接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在活塞杆和微型气体发生器之间设置圆环形垫片,有效防止活塞杆和微型气体发生器直接接触,避免了对微型气体发生器的损坏,保证了装置的可靠性;同时垫片的通孔对产生的气体有导向作用,配合活塞杆端部的聚能槽,有效提高装置的反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顶起装置焊接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顶起装置焊接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顶起装置紧口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引擎盖顶起装置紧口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管壳,2.导套,3.活塞杆,4.密封圈I,5.垫片,6.微型气体发生器,7.防护帽,8.密封圈II,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陕西庆华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906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