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荀勖十二笛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6796.7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81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天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山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G10D9/00 | 分类号: | G10D9/00;G10D7/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科创为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384 | 代理人: | 梁炎芳;谭雪婷 |
地址: | 521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十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荀勖十二笛,包括十二根成套使用的笛管,每一所述笛管上均开设有六个孔径一致的侧孔,所述十二根笛管均分为四组,即第一组笛管、第二组笛管、第三组笛管和第四组笛管;所述第一组笛管的内直径为24毫米,其包括蕤宾笛、林钟笛和夷则笛;所述第二组笛管的内直径为21毫米,其包括南吕笛、无射笛和应钟笛;所述第三组笛管的内直径为18毫米,其包括黄钟笛、大吕笛和太簇笛;所述第四组笛管的内直径为16毫米,其包括夹钟、姑冼和中吕。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综合同径与异径的优点,简化十二根笛直径的数量,减少制作难度;控制侧孔与笛直径的精确比例,从而实现对每根笛音准的控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笛子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荀勖十二笛。
背景技术
制作晋代荀勖十二笛存在两种观点。一是认为十二笛应采用同直径制作。由于十二根笛长度从小到大变化非常大,因此有些较长的笛子将无法发音。
二是认为十二笛应采用不同直径制作。这种方案由于管径需要十二种规格,而孔的大小又是未知,使得其工艺充满变数,因此其制造将变得非常复杂而不具备可行性。
笛子类乐器,由于管径大小,开孔大小未确定,其音准往往得不到有效控制,即民间有十笛九不准的说法;基于上述原因,在制作十二根笛子时,由于技术、工艺问题,其音准根本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荀勖十二笛,包括十二根成套使用的笛管,每一所述笛管上均开设有六个孔径一致的侧孔,所述十二根笛管均分为四组,即第一组笛管、第二组笛管、第三组笛管和第四组笛管;所述第一组笛管包括内直径均为24毫米的蕤宾笛、林钟笛和夷则笛;所述第二组笛管包括内直径均为21毫米的南吕笛、无射笛和应钟笛;所述第三组笛管包括内直径均为18毫米的黄钟笛、大吕笛和太簇笛;所述第四组笛管包括内直径均为16毫米的夹钟、姑冼和中吕。
优选地,所述蕤宾笛、所述林钟笛、所述夷则笛、所述南吕笛、所述无射笛、所述应钟笛、所述黄钟笛、大吕笛、所述太簇笛、所述夹钟、所述姑冼和所述中吕的笛管的侧孔的孔径分别对应为8.48毫米、8.70毫米、9.23毫米、8.08毫米、8.57毫米、8.57毫米、7.54毫米、7.79毫米、7.99毫米、7.54 毫米、7.54毫米和8.00毫米。
优选地,所述蕤宾笛、所述林钟笛、所述夷则笛、所述南吕笛、所述无射笛、所述应钟笛、所述黄钟笛、大吕笛、所述太簇笛、所述夹钟、所述姑冼和所述中吕的管长分别对应为92.25厘米、87.56厘米、83.11厘米、77.83 厘米、73.88厘米、69.18厘米、65.67厘米、61.50厘米、58.37厘米、55.41 厘米、51.89厘米和49.25厘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综合同径与异径的优点,简化十二根笛直径的数量,减少制作难度;控制侧孔与笛直径的精确比例,从而实现对每根笛音准的控制,同时解决同径笛与异径笛的矛盾;从而实现十二笛的音准更趋近统一,进而能够达到量产标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各个结构的直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各个结构的长度示意图;
图3为十二平均等比曲线和三分损益曲线的示意图;
图4为黄钟笛的侧孔设置原理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山师范学院,未经韩山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67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