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5966.X | 申请日: | 201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968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湛裕恒;李建明;陆伟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卓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1/22 | 分类号: | E01C11/22;E01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结构,属于道路铺设领域,其包括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表面层以及基层,所述表面层包括水平方向上交错间隔分布的透水层以及承重能力优于透水层的承重层,所述表面层底面两侧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渗水管。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当路面有水时,路面上的水通过透水层往下流,通过排水管将水排出,由于透水层与承重层间隔分布,使得道路保留渗水能力的同时,提高承重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铺设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透水道路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种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因其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平衡城市生态系统,也成为了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建设透水道路可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对雨水的消纳功能,避免道路积水,降低径流量。
现有的透水道路一般采用透水混凝土铺设,通过透水混凝土将路面积水往下渗透。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现有的透水道路结构,由于雨水的下渗会使机动车道的路基的承重能力下降,无法满足重型车辆的通行要求,因而只能应用于小区、公园等承重需求较低的场所。而对于承重要求较高,供重型车辆通行的道路,由于路面缺少透水性,排水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重能力更强的透水道路。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表面层以及基层,所述表面层包括水平方向上交错间隔分布的透水层以及承重能力优于透水层的承重层,所述表面层底面两侧设置有用于排水的渗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路面有水时,路面上的水通过透水层往下流,通过排水管将水排出,由于透水层与承重层间隔分布,使得道路保留渗水能力的同时,提高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上表面在竖直方向从中间往两侧向下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的水通过透水层往下流至基层时,在重力的作用下,水往两侧流,通过渗水管排出,表面层倾斜设置,将水集中到两侧,进行集中排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面层与水泥基层之间设置有隔水层,所述渗水管设置于所述表面层两侧与隔水层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隔水层,将水与基层隔开,由于保护基层不被水渗透而影响基层的承重能力,同时有利于水引流至渗水管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隔水层为土工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土工膜具有优良的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及优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延伸性较强,适应变形能力高,技术成熟,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水层为透水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混凝土由粗骨料表面包覆一薄层水泥浆相互粘结而形成孔穴均匀分布的蜂窝状结构,透水性高,承载力高于一般的透水砖,同时耐用耐磨性能优于沥青,接近于普通的地坪,避免了一般透水砖存在的使用年限短,不经济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重层为普通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普通混凝土层的承重能力优于透水混凝土层,普通混凝土为常用材料,技术成熟,便于施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为钢筋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使基层的强度大幅提升,提高了基层的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卓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卓爵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59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人造草坪
- 下一篇:一种结合烟雾机的植保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