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烧结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5540.4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32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宁嵘;曲凡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新宇硬质合金密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B5/05 | 分类号: | F27B5/05;F27B5/06;F27D17/00;B08B9/0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烧结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结炉,涉及了合金制备领域,解决了烧结材料处的挥发气体抽取效率较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烧结炉,包括炉体,安装于炉体内的碳毡炉和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包括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和抽气泵;所述第一抽气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且竖直向上延伸并贯穿碳毡炉的底部从而与碳毡炉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抽气泵的抽气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抽气管一端连接于炉体的侧壁并与炉体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气管相连通;所述抽气装置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抽气系统,便于提升烧结材料处的挥发气体的抽取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金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烧结炉。
背景技术
参阅附图1,真空烧结炉包括炉体1’、设于炉体1’内的碳毡炉2’、抽气装置3’。其中,抽气装置3’包括第一抽气管31’和抽气泵4’;第一抽气管31’的一端连接于炉体1’的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抽气泵4’的抽气端。
上述真空烧结炉在使用时,将烧结材料放置在碳毡炉2’内,并且通过抽气装置3’保持炉体1’和碳毡炉2’内处于类真空状态。
由于在进行合金密封材料会具有一定挥发气体和向四周逸散粉尘;第一抽气管连接于炉体的底部,放置于碳毡炉内待烧结材料挥发的气体通过碳毡层后被抽出,导致烧结材料处的挥发气体抽取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结炉,具有烧结材料处的挥发气体抽取效率较低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烧结炉,包括炉体,安装于炉体内的碳毡炉和抽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气装置包括第一抽气管、第二抽气管和抽气泵;
第一抽气管一端连接于所述炉体的底部且竖直向上延伸并贯穿碳毡炉的底部从而与碳毡炉的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抽气泵的抽气端相连通;
第二抽气管一端连接于炉体的侧壁并与炉体内腔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抽气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抽气管通入碳毡炉内部方便了对碳毡炉内烧结材料处气体的直接抽取;第二抽气管通过炉体侧壁并与炉体内腔相连通使得在抽取烧结材料处气体的同时也对炉体内腔的气体进行抽取,使得抽气泵对烧结炉内气体的抽取效率更高。其中,第一抽气管连通碳毡炉内部实现了快速将烧结材料处的挥发气体抽取的效果,提升了其抽取气体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碳毡炉在与第一抽气管连通处设置有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包括支架和挡板;所述支架包括与第一抽气管连接的圆环和周向设置于圆环远离第一抽气管一侧的多个支撑杆;所述挡板底部周向均匀设置有与支撑杆一一对应的的连接凸部,所述连接凸部设有螺纹孔,螺钉穿过支撑杆与连接凸部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组件的设置使得抽气泵对碳毡炉内部气体抽取时,将烧结材料逸散的粉尘进行阻挡,降低了粉尘进入到第一抽气管的概率。支撑杆和挡板的设置使得在对粉尘进行阻挡的同时,使得在抽气时存在较大空隙,降低了抽气泵在抽气时挡板对气流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为中空锥板且其中心线与第一抽气管的轴线在同一直线,挡板的中心向远离连接凸部的一侧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为中空锥板方便了散落在挡板顶部灰尘的滑落,降低了挡板顶部灰尘堆积的概率,方便了对挡板顶部的清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尘组件和第一抽气管通过快装结构连接;所述快装结构包括设置于圆环端部的限位盘、设置于第一抽气管的且供限位盘安装的限位槽、以及将防尘组件压紧在第一抽气管上的水管盖;所述水管盖与第一抽气管螺纹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组件通过快装结构安装在第一抽气管的顶部,其中水管盖的设置使得防尘组件在第一抽气管上的紧密安装,同时也使防尘组件在第一抽气管顶部的拆装的更加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新宇硬质合金密封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新宇硬质合金密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55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