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融冰蓄冷制冷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921363572.0 | 申请日: | 2019-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41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1 | 
| 发明(设计)人: | 高志强;何焰;朱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1/65;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曹廷廷 | 
| 地址: | 2000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融冰蓄冷 制冷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融冰蓄冷制冷系统,包括双工况制冷主机、蓄冰槽、换热器、冷却循环装置、回水管道和供水管道;双工况制冷主机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第一蒸发器流出的液体经第一管道流经换热器后流回到第一蒸发器,经第二管道流经蓄冰槽后流回到第一蒸发器;回水管道流出的液体经第三管道流经换热器后流入蓄冰槽内,蓄冰槽上与供水管道连通;第一管道的两端各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管道的两端各设置有第二阀门;换热器用于第一管道内与第三管道内的液体的换热;冷却循环装置与第一冷凝器连接,用于对其中的液体进行冷却循环。本实用新型的外融冰蓄冷制冷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融冰蓄冷系统中采用双蒸发器主机成本投资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外融冰蓄冷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工业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普及率逐年增长,电力消耗增长迅速,高峰电力紧张,低谷电力又得不到充分的应用。因此,如何转移高峰电力需求,“移峰填谷”,平衡电力供应,提高电能的有效利用,就成为当前许多国家重视解决的问题。采用“分时电价”政策以及某些鼓励性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使用低谷电力的积极性。这就使低谷蓄冷技术得到重视和发展。其中蓄热和蓄冷技术在空调系统中应用较多且相对成熟的技术是蓄冷空调技术,蓄冷空调作为其中的重要部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蓄冷空调系统利用夜间低谷电制冷,将冷量以冰、冷水或凝固状相变材料的形式储存起来,而在空调高峰负荷时段部分或全部地利用储存的冷量向空调系统供冷,以达到减少制冷设备安装容量、降低运行费用和电力负荷削峰填谷的目的。
在各类蓄冷空调系统中,外融冰蓄冷系统由于是冰与空调水直接接触释冷,具有出水温度低、融冰速率大的优势。
现有的外融冰蓄冷系统通常采用双蒸发器制冷主机,该类主机具有两个蒸发器,一个连接至载冷剂回路用于夜间制冰;另一个连接至空调水回路用于白天空调制冷。
因双蒸发器制冷主机有两个蒸发器部件,机组占用机房空间很大;而且该类机组属工业机型,需非标设计,售价也高出普通双工况主机一倍以上,即使考虑可省去板式换热器的投资,以及提高系统能效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其初投资仍然高出许多,成本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融冰蓄冷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外融冰蓄冷制冷系统中采用双蒸发器主机成本投资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融冰蓄冷制冷系统,包括双工况制冷主机、蓄冰槽、换热器、冷却循环装置、回水管道和供水管道;所述双工况制冷主机包括第一蒸发器和第一冷凝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流出的液体经第一管道流经所述换热器后流回到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端;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流出的液体还经第二管道流经所述蓄冰槽后流回到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端;所述回水管道流出的液体经第三管道流经所述换热器后流入所述蓄冰槽内,所述蓄冰槽上开设有供水口,所述供水管道与所述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两端分别各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道的两端分别各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换热器用于所述第一管道内的液体与所述第三管道内的液体之间的换热;所述冷却循环装置与所述第一冷凝器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一冷凝器中的液体进行冷却循环。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管道上的两个第一阀门打开时,所述第二管道上的两个第二阀门关闭,所述双工况制冷主机输出第一工况,启动制冷模式,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流出的液体的温度为T1;当所述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阀门打开时,所述第一管路上的两个第一阀门关闭,所述双工况制冷主机输出第二工况,启动制冰模式,所述蒸发器的出口端流出的液体的温度为T2;其中,T1>T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出口端与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端与第二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一第一循环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35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修复工程用淋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连接柔性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