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浮顶苯类贮槽的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2899.6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56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李晶晶;于涛;段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54 | 分类号: | B65D88/54;B65D88/34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6085 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浮顶苯类 贮槽 进料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浮顶苯类贮槽的进料装置,设置在贮槽进料口处;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入口管、金属软管和进料分布器,所述进料入口管与贮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分布器通过支座固定在贮槽内;所述进料分布器由主管及多个支管组成,进料入口管与主管之间通过金属软管连接,多个支管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主管连通,主管及支管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溢流孔,主管远离金属软管的一端通过盲板封闭,支管远离主管的一端通过盲板封闭。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苯类物质的进料流速,降低苯类物质的蒸发损耗及静电危害,并可避免因贮槽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进料装置对贮槽侧壁产生拉应力,确保内浮顶苯类贮槽的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苯类贮槽,尤其涉及一种内浮顶苯类贮槽的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焦化及石油化工行业中苯类贮槽的进料装置多采用进料管直接伸入贮槽内部的结构形式,为了降低进料流速,多采用末端斜切或者增加扩散管的结构形式。但是此类进料装置不能有效降低流速,若进料过快且夹杂着大量气体,会使油品激烈搅动,增加苯的蒸发损耗和静电危害。另外,由于进料管伸入贮槽内的部分较长,随着贮槽基础的沉降,进料管易发生弯曲,并对贮槽侧壁产生较大拉应力。因此,设计苯类贮槽的进料装置时,应综合考虑贮槽基础沉降、降低苯类流速、避免静电危害等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浮顶苯类贮槽的进料装置,能够有效降低苯类物质的进料流速,降低苯类物质的蒸发损耗及静电危害,并可避免因贮槽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进料装置对贮槽侧壁产生拉应力,确保内浮顶苯类贮槽的安全运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内浮顶苯类贮槽的进料装置,设置在贮槽进料口处;包括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的进料入口管、金属软管和进料分布器,所述进料入口管与贮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分布器通过支座固定在贮槽内;所述进料分布器由主管及多个支管组成,进料入口管与主管之间通过金属软管连接,多个支管设置在主管两侧并分别与主管连通,主管及支管的底部分别设有多个溢流孔,主管远离金属软管的一端通过盲板封闭,支管远离主管的一端通过盲板封闭。
所述进料入口管与金属软管之间、金属软管与进料分布器的主管之间均采用法兰连接。
所述主管与支管之间采用法兰连接。
所述主管为直管,其上的溢流孔为多排多列设置。
所述支管在主管的两侧对称设置,支管上设多排溢流孔,且相邻两排溢流孔交错设置。
所述支管为直管或环管。
所述支座为多个,支座的上端与进料分布器上对应的支管固定连接,支座的下端与贮槽的底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进料分布器能够有效降低苯类物质的进料流速,降低苯类物质的蒸发损耗及静电危害;
2)进料入口管与进料分布器之间采用金属软管连接,可避免因贮槽基础不均匀沉降导致的进料装置变形及由此对贮槽侧壁产生过大的拉应力;
3)避免内浮顶密封不严造成的苯类泄漏,确保内浮顶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内浮顶苯类贮槽的进料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1.进料入口管 2.金属软管 3.进料分布器 31.主管 32.支管 33.溢流孔34.盲板 4.侧壁 5.支座 6.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焦耐(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289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筋切割设备
- 下一篇:用于船舶上下水的斜架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