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餐盒自动出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1360392.7 | 申请日: | 2019-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09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9 |
发明(设计)人: | 梁聪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新迪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57/03 | 分类号: | B65G57/03;B65G59/06;B65G69/20;B65G4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廖金晖;彭家恩 |
地址: |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餐盒自动出料装置,包括:机架,机架的两侧安装对称的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循环组件和若干个升降架;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循环组件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循环组件带动升降架循环移动;以及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腔体的下端,输送机构用于将餐盒传送至出料口。由于机架上安装有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可实现对餐盒的加热保温,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具有扁平的腔体,若干个升降架循环层叠的位于腔体内,使得每一层上餐盒相互独立,不会在上下方向相互挤压,避免了餐盒之间的挤压损坏;并且,腔体内的多层升降架可容纳大量的餐盒,能够满足大批量出料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餐配送服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餐盒自动出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便当外卖很方便,口味选择又多,随时都可以订购,是快速填饱肚子的最好选择,所以大受都市忙人的欢迎。
因此送餐的需求与日俱增,目前,在一些大型企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公众就餐人员较多的地方,就餐时间集中,所需的配送量极大,但如今配送餐盒的载具质量参差不齐且配送数量已经不足以满足需求,就算一次能配送大量餐盒的载具在保温的效果上达不到要求,且目前配送餐盒所用的载具大多都是叠层安放,用户拿到餐盒时往往造成餐盒变形跟食物洒漏的现象,卫生安全达不到标准。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出料速度快及安全卫生的餐盒自动出料装置。
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餐盒自动出料装置,包括:
机架,机架的两侧安装对称的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之间形成扁平的腔体,腔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下端设有出料口;
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循环组件和若干个升降架,循环组件安装在机架上,若干个升降架等间距的安装在循环组件上,循环组件用于带动升降架在腔体内自上而下的循环移动,升降架用于放置一排的餐盒;
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驱动机构与循环组件连接,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循环组件带动升降架循环移动;
以及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腔体的下端,输送机构用于将餐盒传送至出料口。
进一步地,循环机构包括转轴、齿轮和链条,转轴具有四根,转轴分别安装在机架的上下两端,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的上下两端分别对应有一根转轴,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上下两端的转轴分别通过齿轮和链条连接,齿轮和链条分别位于第一加热板或第二加热板的两端;升降架包括若干对活动杆,第一加热板两侧的链条之间连接有若干等间距的活动杆,第二加热板两侧的链条之间连接有若干等间距的活动杆,活动杆朝远离连接的链条方向延伸设置,活动杆上下之间的间距大于饭盒的高度,第一加热板一侧的活动杆和第二加热板一侧的活动杆一一对应相互平行形成若干对活动杆,并且位于腔体内的每对活动杆之间的间距小于饭盒的宽度。
进一步地,活动杆由直杆两端垂直折弯而成,活动杆中部为承载部,两端折弯的部分为连接部,活动杆的连接部与链条连接。
进一步地,活动杆的连接部与链条为可旋转的连接,链条上设有限位块,每个活动杆对应有一个限位块,在腔体内,限位块始终位于活动杆的连接部的下方,在腔体外,限位块始终位于活动杆的连接部的上方。
进一步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传动轴、带轮、传送带和扇形齿轮组,传动轴安装在机架的上端,传动轴的两端分别通过扇形齿轮组与上架上端的两条转轴连接,驱动电机安装在机架上,驱动电机通过带轮和传送带与传动轴连接。
进一步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输送带和输送轴,输送带通过输送轴安装在腔体的下端,传输带与第一加热板和第二加热板平行设置,输送电机安装在机架上,并与输送轴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驱动机构和输送机构连接,用于控制驱动机构和控制输送机构驱动饭盒的下降和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新迪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新迪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13603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